-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卓氏源流通考一、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根据: ①据《战国策》、《姓氏考略》所载,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以名为氏。 ②据《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 ③出自他族。满、台湾土著、黎等民族均有卓姓。 始祖:卓滑!二、迁徙: 卓姓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后其冶铁治富,富至僮千人。其后有卓王孙,卓王孙之女便是千古流芳的卓文君。秦汉时除此支卓姓播迁外,卓滑之后亦有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来昌盛为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 东汉时南阳卓姓家世显赫,风光无比,极大的壮大了卓姓南阳郡望的声名,汉光武封卓茂为褒德侯,卓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徙封为泛乡侯,崇子□,□子诉,诉子隆世袭,后因卓隆无子而国除,但卓姓繁盛于南阳之情景不言而喻。三国时有吴人卓恕见诸史册,表明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境,后逐渐播及今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卓姓南迁至广东时间较早,大约发生在东晋时期,《崇正同人族谱》载有:“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是为卓姓南迁广东之极好凭证。 隋唐两代,卓姓广布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诸省,唐末五代时,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今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均有卓姓人家。宋代时卓姓已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他们分布于今浙江瑞安、临海,福建长乐,莆田、怀安、福州、永春、建瓯,四川邛崃,成都,江苏苏州,广东南海等地。元时广东一支卓姓播迁于广西藤县。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逐渐播迁到了西南之云贵,东南之台湾,西北之甘宁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如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多此姓。 目前卓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五十六位。三、郡望: 西河郡 战国时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离石。 南阳郡 秦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四、堂号: 褒德堂 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忠孝堂 宋代户部尚书卓得庆,元兵逼城,得庆与二子规、权并死于难,黄仲元铭其墓,称为忠孝父子墓,卓姓后世子孙以此为荣,遂以忠孝为堂号,纪念这位先人。 其它堂号: ①郡望堂号:西河、南阳。 ②自立堂号:传经、近青、清壹等。五、历史名人: 卓氏,秦汉间大工商业主。祖先为赵人,以铁冶致富。秦破赵,被迁于蜀。其时同迁者多以财贿吏求迁近处,居于葭萌。唯卓氏认为其地薄,遂求远徙,居于临邛。仍就铁山鼓铸,以其产品远销滇、蜀,获利致巨富,至家僮八百人,田池享乐拟于人君。
卓茂(?-28),汉学者。字子康,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父祖官至郡守。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号称通儒。初被辟为丞相府史,又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官密县令,礼法并施,史称教化大行,道不拾遗。王莽摄政,解职归乡。更始时曾任侍中祭酒。光武帝时征拜太傅,封褒德侯。年七十余卒。 卓文君,西汉文学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卓王孙女。善鼓琴,通音律。丧夫后家居,与司马相如相恋,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同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她的故事流行民间,旧小说、戏曲曾取为题材。 卓敬(?-1402),明臣。浙江瑞安人,字惟恭。洪武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历任户科都给事中、户部侍郎。建文即位,密疏宜徙燕王于南昌,力主削藩。成祖即位,责以离间骨肉,下狱,不屈被杀。学识渊博,学宗周敦颐、邵雍,有诗文、遗书传世。 卓秉恬(1785-1855),清臣。四川华阳人,字静远、静波,号海帆。嘉庆进士。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迁礼部侍郎,调吏部侍郎。继任顺天府尹,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二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文渊阁大学士,复拜武英殿大学士。 卓罗(?-1668),清将领。姓佟佳。满洲正白旗人。巴笃理之子。初袭父世职,官至吏部尚书兼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进封二等伯。入关后,先后随勒克德浑、孔有德、尚可喜军征战于湖广,败敌于荆州、长沙、武冈等。顺治十二年(1655)败孙可望、李定国部于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