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养正》校本课程纲要.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弘道养正》校本课程纲要

江山市石门小学《弘道养正》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弘道养正》 课程类别: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国学教师 教学材料:选编 课程类型:教育教学 授课时间:每学年30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 弘道养正”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一)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倾听、及时鼓励他人的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3、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国学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 (二)课程内容 弘道养正教学主题序列一览表 一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二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三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四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五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六年级 第一篇《爱国篇》三课 第二篇《仁爱篇》三课 第三篇《 孝敬篇》三课 第四篇《诚信篇》三课 第五篇《勤学篇》三课 (三)课程实施建议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指导上网浏览经典文化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在六一、元旦等重大活动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国学经典阅读的态度及表现。 2、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成果。 3、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评价。 (二)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 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三)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可考查的方式,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次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