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制造2025》:五大方针推进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pdf

解读《中国制造2025》:五大方针推进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中国制造2025》:五大方针推进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解读 《中国制造2025》:五大方针推进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日前国务院印发 《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首次 真正意义上将“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也是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 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 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 制造强国前列。 (一)创新驱动。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 睿信解读: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的 创新 ,同时也体现在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把未来 发展趋势作为目标,打牢创新基础。政府从政策引导阶段过渡到整合资源阶段,政府直接实 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担负大型企业集团研发管理中心的职责,对共性技术与前沿技 术进行前瞻性与共性开发,实现技术指引,这将使中国制造业破除技术壁垒,发挥我国集中 精力办大事的优势。 (二)质量为先。质量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制造强国的立命之本。 睿信解读:中国要想成为制造强国,产品质量将是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制造业的核心是 产品、产品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载体是质量,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是产品质量的提升 ,中 国制造的关键是在研发驱动下取得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对于企业来说,质量管理应从以往的 质量过程控制向前期预防转变,应将质量管理工作覆盖到日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同时, 应以市场为导向,在流程控制与防范、组织保障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从根本上 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 路。 (三)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制造 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睿信解读:过去十年,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 ,在国际已经占据一定地位;但资源的粗犷 式利用,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市场的发展模式,如今成为了制造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巨 大障碍。对于制造企业,要将“绿色”管理和技术手段应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和回收与再利用等全面思考资源 与环境问题,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四)结构优化。调结构、促升级始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制造强国的 必要途径。 睿信解读: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担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或 组装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可考虑借鉴德国的工业发展模式,以智能制造为发展方 向,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消化、吸收进而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并从行 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五)人才为本。人才是实现制造强国的直接载体,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 ,国 际其他制造强国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睿信解读:人才是执行的关键,要突破技术瓶颈需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 人才输送体系。我国目前正面临高精尖人才的严重匮乏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困境,国 家已相继推出一系列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创新。企业自身应围绕结构升级、技术 创新等战略出发,积极制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人才强企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并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结语: “制造强国”的实现必须有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为支撑,企 业整合、重组、并购将会在大型企业之间发生,中国制造的国家队会逐步形成,行业格局将 逐步集中化,缺乏研发驱动与产业升级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同时 ,生产制造向服务 型制造转变过程中 ,也势必会涌现出一批满足大众需求偏好的 “快时尚”制造企业。 制造业的大洗牌的序幕已经拉开。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