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大中农场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大中农场徐麦31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播种、播后处理、肥料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推广徐麦31提供 参考 。   关键词徐麦31;高产;栽培技术;大中农场      徐麦31系江苏省徐州农科所利用烟辐188和徐麦26号有性杂交,后代连续单株选择及品质筛选育成,参加试验代号徐麦4036,原系谱98202-4-3-3-2。依据2009—2010年高产栽培实践,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叶色淡,长势较旺,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平均成穗570万~600万/hm2。起身拔节早,株型较紧凑,剑叶挺,有干尖现象,株高85 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纺锤型穗,穗大无芒,有少量顶不育,结实较好,平均穗结实 31~33粒。籽粒角质,外观品质优良,千粒重45~50 g [1]。接种抗性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抗-感赤霉病,抗-中抗纹枯病,中抗-感穗发芽,高抗梭条花叶病。田间表现综合抗性好,耐渍性较强,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轻感叶锈病,赤霉病零星发生。成熟期中等,熟相好。2009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容重785 g/L,蛋白质(干基)含量15.6%,湿面筋含量33%,沉降值46.7 mL,吸水率57.8%,稳定时间8.4 min,最大抗延阻303 E.U.,拉伸面积70 cm2。延伸性169 mm,籽粒硬度指数58.5,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   2产量表现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575 kg/hm2,较淮麦18增产4.19%,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平均产量7 944 kg/hm2,较新麦18增产6.37%,增产效果极显著。   3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2~3 d,在播种前10 d左右做好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基本苗225万株/hm2确定种子数量,即播种量。药剂拌种,1 kg种子拌硫酸锌4 g或2%立克莠湿拌剂15 g(种子重量的0.15%),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褐腐病[2]。   3.2提高机械作业质量   耕透熟土层,并略带黄土,秸秆覆盖效果好,覆土平,耕幅不超标;耙地平,破土效果好,重耙配重150 kg以上,不漏耙;开沟直,深20~25 cm,宽32~35 cm,绞土匀,畦面平;肥量准,不重不漏不露;播种不能在路上拐弯时必须放起落线,用种量准,行距均匀;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播深2 cm左右,做到播种均匀,出苗一致;在调换品种前一定要彻底清理播种机,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   3.3播种   由于该品种半冬性,要尽量早播,一般在10月20—25日完成播种。行距3.6 m,播14行,避免重行漏行,要求畦面平整,播行均匀、竖沟上线。   3.4及时搞好播后处理   播后48 h内,清好田间一套沟,达到沟沟相通。具体要求是:每40~50 m开挖一条横沟,深25~30 cm,宽20~25 cm,田头及低洼地块,每25 m开挖一道沟,横沟撒土两边不少于5 m,积土厚不得超过2 cm,两边土量均匀,清沟必须两边出土敲碎撒匀。条田顶头必须在播后雨前开沟,防止路面盐土淤积田头,影响出苗,播种后清沟筑埂,田头沟埂必须方直上线。补种要求浸种补种,品种一致,到头到边。   3.5合理运筹肥料   全生育期总投纯N 270~285 kg/hm2、P2O5 105 kg/hm2。其中基肥氮占总量的50%,P2O5占总量的60%。拔节孕穗肥纯氮占总量的40%,磷占40%,分2次施用(倒3叶末和剑叶露尖各1次),于倒4叶时施磷酸一铵75.0~112.5 kg/hm2。在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进行根外追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3]。   3.6防治病虫草害   3.6.1杂草防除。硬草采用播后苗前化除,用48%氟乐灵1 200 mL/hm2+25%绿麦隆3 kg/hm2进行土壤封闭,视墒情,适当加大用水量,提高封闭效果。对防效差的条田及时采取茎叶处理,用6.9%骠马1 200~1 350 mL/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应避开寒流(施用越早,防效越好)。对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重的田块施10%麦喜150~180 mL/hm2,对巢菜严重的条田施巨星22.5~30.0 g/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化除时,注意不重不漏、雾化良好,严禁施药机械有滴、漏现象,严禁在田间调节和试喷,防止浓度过高对麦苗产生药害或局部土壤因农药残留量高而对下茬作物的危害。所有的茎叶处理力争在冬前结束,以提高化除效果。   3.6.2病害防治。提早预防白粉病、积极防治赤霉病[4]。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提早防治1~2遍,结合赤霉病防治的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