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docVIP

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滨湖蝗区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济宁市任城蝗区是山东省重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点的滨湖蝗区之一,境内河流众多,生态环境复杂,是历年来重点有蝗县(区),滨湖蝗区由于受湖水位的影响,蝗情极不稳定,并常出现高密度蝗片,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治蝗,虽可一时有效地控制蝗虫种群数量,但不能持续稳定地控制蝗害。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气候异常,干涝交替,湖水位不稳,滩涂裸露面积扩大,部分蝗区退耕还林还草、湿地生态保护、煤矿塌陷地等适宜蝗虫滋生危害的面积扩大。为探讨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各生态因子在控制蝗害中的效应,笔者自2006年开始,针对任城蝗区自然植被、天敌等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了各生态因子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影响的调查和研究,并进行充分利用,以达到生态控制蝗害的目的。   1芦苇对东亚飞蝗发生密度的影响   任城蝗区涝洼地芦苇资源丰富,一般覆盖度35%~71%,雨季客水汇积,夏涝秋涸,成为飞蝗的滋生地。充分利用涝洼地蝗区的野生芦苇资源,采取分户承包,加强管理,使蝗虫的适生环境向不利于蝗虫发生的生态环境转化。   1.1芦苇覆盖度对蝗虫发生密度的影响   芦苇覆盖度与蝗虫发生密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芦苇覆盖度在40%以下时,蝗虫的发生密度高,一般0.33头/m2,最高0.70头/m2;覆盖度在65%以上,飞蝗发生密度小,基本可以控制危害(见表1)。      1.2芦苇长势对蝗虫发生密度的影响   芦苇长势也是影响蝗虫发生密度的重要因子,调查表明,芦苇长势愈差,高度愈矮,密度愈低,其覆盖度也愈小,蝗虫发生密度愈高。株高70cm以下,芦苇覆盖度在30%以下,蝗虫发生的平均密度在0.32头/m2左右;高度90cm以上,覆盖度在69%以上,蝗虫发生密度只有0.08头/m2,直至无蝗虫发生(见表2)。      1.3涝洼地育苇的生态控制效应   任城区石桥镇位于南四湖的北岸,东临泗河,是重点蝗区之一,常年发生面积超过1 333hm2,蝗虫密度一般为0.8头/m2,高密度蝗片曾出现18.0头/m2,是历史上的老蝗区。2005年开始封滩育苇,2007年建立生态控制示范区,苇地承包到户,防止无秩序采苇,培植壮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发展当地苇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芦苇密度,减少了蝗虫产卵场所。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区内芦苇密度上升到230株/m2的高密度苇丛,覆盖度增加到90%以上,蝗虫发生密度降到了0.20头/m2以下,大幅度降低了蝗虫发生密度;同时增加了鸟类、蛙类等捕食性天敌,有效控制了蝗虫的危害。   2天敌保护利用研究   任城蝗区的天敌资源丰富,主要有农田蜘蛛、蚂蚁、鸟类和蛙类等,但受植被和施用化学农药的影响较大。为此,进一步调查天敌优势种的数量,明确益害比,掌握天敌的利用指标,协调生防和化防的矛盾,对高密度蝗片,使用氟虫脲、阿维菌素等对天敌杀伤小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挑治,减少对天敌的杀伤,调节益害比,既降低蝗虫发生密度,又保护了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在控制蝗害中的作用。   3蝗区改造利用对蝗虫的影响   以依靠群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为指导,区、镇办各级政府在积极开展查治高密度蝗片的同时,调整治蝗策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改造老蝗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湖区开发、加快鱼湖业结构调整的文件,因地因时制宜,将湖滩阶地和堤外洼地没有开垦的荒地和撂荒地逐部复垦,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农作物,在湖滩泛水地则采取种养结合,通过开挖坑池,抬高地面,上面种植小麦、大豆、棉花、杨树,池里放养鱼、虾、蟹或养藕等上粮下鱼、上树下鱼、上菜下鱼等种养模式,减少飞蝗滋生地,增加农民收入;在沿湖浅水区积极发展养殖业。在滨湖蝗区的改造、利用区,修建了排灌设施,使之旱能灌、涝能排。耕翻后的土壤破坏了蝗虫的产卵场所,铲除茅草、马绊草等野生植被,恶化了蝗虫取食条件。开发后的蝗区,破坏了东亚飞蝗赖以生存的环境,蝗虫只在沟渠路边、堰埂、堤坝和部分农田夹荒地等特殊环境有少量分布,发生期部分扩散至农田、果园和菜田,但密度已很低,随着防治农林果其他害虫,完全能够兼治。   4治蝗农药的影响   4.1供试药剂及用量   处理1:0.4%氟虫腈超低容量喷雾剂,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生产,1 500mL/hm2;处理2:5%氟虫脲可分散剂,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mL/hm2;处理3:2%阿维菌素胶囊悬浮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0 mL/hm2;处理4:BT(8 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湖北省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 5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