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坛两高峰-林散之与沙孟海比较研究.docxVIP

中国当代书坛两高峰-林散之与沙孟海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书坛两高峰——林散之与沙孟海比较研究? ? 林散之和沙孟海犹如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闪耀在当代中国书坛,令许许多多在夜幕中徘徊的“追星族”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把这两位书坛巨擘、艺苑宗师放在一起是极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本文拟从两位先生的身世、求师、治学、研艺、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察,最终寻绎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处,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两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风范。倘若这篇拙文能给读者诸君有所启迪的话,那将使我备感快慰。? ? 第一章:? ? 林散之和沙孟海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两位先生又均以高寿和独特、精湛的艺术创作享誉当代书坛。? ? (一)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乌江七棵松,1898年夏历10月出生于乌江桥北的江家坂,1989年12月6日卒于南京,享年92岁。沙孟海1900年6月生于浙江鄞县东南乡沙村,1992年10月10日卒于杭州,实龄也是92岁。由此可知,两位先生都是我国20世纪历史的见证人。研究他们的成长道路和艺术经历,对了解本世纪一般文化人的基本特征,无疑有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 两先生小时的家境虽属一般,而在当时也可算得上小康之家。林家虽世代以捕鱼种田为业,由于林散之的大伯父林成兴曾投军从戎,威武勇猛,屡建战功,清同治年间,被封为建威将军,驻山西大同,镇守雁门三关,以威猛刚介而著称。因而,他在任期间,算是林家最为辉煌的时期,只是到了林散之出世时,大伯父已去世好几年了,这时的林家,也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尽管如此,林散之的出世,也使林家上下欢欣鼓舞,热闹了好一阵子。因为,林散之父亲的前妻早亡,遗有二女,35岁那年续娶和县名门吴氏女,婚后第二年,首胎生下个儿子(即林散之),算是中年得子,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散之小时,一直被父母视这掌上明珠。? ? 就沙家的情况看,虽然没有林家那样一段辉煌的历史,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家,然而,沙孟海的父亲沙晓航(名孝能,字可庄,晓航为号)因小时被狂犬咬伤过,身体赢弱,不能务农,沙家只好尽力供他读私塾,并学中医。成年后,不仅成了当地的名医,而且耽好吟咏,旁及书画篆刻,算得上一方雅士。加之他为人谦和,体恤乡里,在沙村一带有一定影响。沙孟海是沙家长子,又生得英俊,聪颖过人,尤其得到长辈们的喜爱。? ? 林、沙二人的童年时代,都有着一个算是比较好的家庭环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正当他们生活得天真烂漫,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刚刚步入少年时代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分别发生在他们二人身上。说来也巧,林散之和沙孟海都是在14岁的时候,他们的父亲不幸去世的。父亲去世后,林、沙两家赖以支撑家业的柱子突然倾倒,作为林家唯一的男儿的林散之和作为沙家长子的沙孟海不得不帮助母亲一起挑起沉重的生活担子。林散之和沙孟海也都是从14岁那年开始,真正领悟人生,步入社会,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中挣扎,成长,逐渐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 ? (二)林散之和沙孟海童年时代的家庭环境和生活境遇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当他们步入少年时代,也就是在他们的父亲去世以后,各自的成长过和则不尽相同这里就暗涵着他们以后成为两种截然迥异的艺术家的一个雏影。当然,还有性格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林、沙二人都有一个知情达理、贤能善良的母亲,在她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乡村妇女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她们不顾沉重的生活压力,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儿子有机会学习深造,等到将来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 林散之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即在父亲生前好友曾梓亭和母亲的帮助下,去南京从张青甫先生学画人像,一年多后而归。此间,备受艰辛。自宁返乡后,便自已在家勤学苦读,用功虽勤,而收效甚微。不久,又拜当地名流范柳泉和范培开为师学习古文和书法。两位范师的指导,使林散之获益匪浅。后又从含山前清进士张栗庵学诗古文辞。张先生引荐,有缘负芨沪上拜视著名画家黄宾虹大师。得识黄宾虹,是林散之艺术的转折点,也是他日后继承和发扬黄宾虹先生艺术精髓,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 如果说林散之的学习方式完全属于中国传统式的师徒之间口传手授的话,那么,沙孟海的学习途径则有所不同了。他一开始就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知识。父亲去世后不久,他被送到离家不远的庄桥集成小学读书,半年后考取宁波城省立第四师范。在此期间,不仅系统学习了各门功课,而且结识了国文教师冯君木和历史教师洪佛矢二位恩师。二人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文豪,他们的教导,使沙孟海获益良多。在师范五年,沙孟海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国文功底,为日后的著述和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沙孟海师范毕业后,经恩师冯君木推荐,初次到上海做银行职员。在沪期间,有缘得识康有为、吴昌硕等一代名师。康、吴二师的鼓励和教诲,为他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三)林散之和沙孟海的治学途径有所不同。正如前文所述,前者未以进入正规的学校接受系统知识,大多是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