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上课.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 朱光潜 筛选信息,把握中心论点: “咬文嚼字”指什么?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怎样做到? 目标是什么?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比,虽然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前为判断,后为感叹。从后面几个例子可见,在特定的语境中“你这” 会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时不适宜. 由此例看来,我们一定要慎用字词,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这个例子说明连郭沫若这样的大家,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甚至有些地方用得不妥。可见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因而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3.”推“和”敲“有何不同?大家看原诗用哪一个好?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乌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能力提升 朱光潜先生举以上三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现在你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找出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明确: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 板书设计 拓展探究 利用“咬文嚼字”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 * (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___卢延让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____贾岛 (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__杜甫 (4)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______顾文炜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把握中心论点: “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 2.合作探究,研究论证方法 文章用哪些材料来阐发? 怎样阐发? 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 3:拓展练习,学会推敲应用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末段) 合作探究,分析论述方法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韩贾“推敲” “烟”与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柳腰桃面”等套语 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X 论述说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1.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石秀骂梁中书:”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3.杨雄醉骂潘巧云:”你这贱人!你这淫妇!“ 4.茗烟骂金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思考“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何区别?你从此例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认为它们有何不同呢?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以上改动有何不同? . 王若虚把“三石”去掉,简洁多了,但却比原文少了韵味。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下射中的,这种情境造成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 李广发现“虎”时紧张、害怕的情绪加上他勇悍的性格,才会有集全力于一箭的“中石没镞”的情形。而后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先前见“虎”后知为“石”方能形成一个较为强烈的反差o“终不能复入石也”有失望而斩钉截铁地放弃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索然无味了。由此例可见,文章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所以用简用繁,需要我们斟酌。 论述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作者认为: 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抓住了万籁俱寂中,老僧(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