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河神以新竹市的隆恩圳为主的讨论.PDF

被遗忘的河神以新竹市的隆恩圳为主的讨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被遗忘的河神以新竹市的隆恩圳为主的讨论.PDF

被遺忘的河神:以新竹市的隆恩圳為主的討論 文/黃秋燕(新竹市關東國小教師) 前言 幾年前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卡通「神隱少女」,影片中有一段描述河道被鋪 平、蓋上房子後,漸漸被大家遺忘了,後來經女主角憶起兒時的經歷,才讓河神 想起自己的名字。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我家附近以前也有一條大水溝,幾年 前那邊蓋了停車場後,水溝就消失了。我想後來搬來的新住民,一定不知道自家 門前曾經有一條河溝;有個被大家遺忘的河神……。 新竹境內有許多水圳,這是因為新竹的雨量雖稱豐富,境內雖有頭前溪與 客雅溪,但皆因地勢過於傾斜,溪短而流急,每逢降雨,傾流殆盡,甚至造成水 災,可作為農業應用的不多。為求保障生命及稻田之生產,三百多年前,居民已 築闢埤圳,引水灌溉農田,水到渠成之處,阡陌良田,為竹塹的發展奠下基礎。 水圳的開鑿對於台灣的開墾與社會演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灌溉系 統的建立,促使農作由旱作轉為水稻,墾地大多可收成早晚兩冬稻穀。農作物產 量增加,一方面能保障移民農業經營的穩定性,有助於農村聚落的形成;另一方 面,可吸收新移民的來墾,刺激大陸移民潮湧向台灣。當漢人的勢力逐漸擴大, 為了取得更多的耕地,土地的開墾就不斷往山區前進,在武力作後盾下,原住民 只好逐漸退居深山之中。從此肥沃千里的平原和土地全落入漢人手裡,漢人遂成 為台灣島的主人。 水圳也造成社會結構、階級劃分的幕後關鍵。水圳開發後,整個移民開墾 的社群中立刻劃分出圳戶、墾戶、佃戶三種階級。圳戶管理水圳、進行水源分配, 而所有使用者則需付費給圳戶,且圳戶常與官方結合成為社會階級的統治者與資 源擁有者,有時圳戶的勢力還會在官方之上,儼然成為新社會的領導者。因為圳 道流域跨地甚廣,引起的糾紛也很多,捲入水利糾紛的訟案也不少,有時甚至引 發大規模的械鬥1 。 隨著歲月流轉,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水圳的角色隨著農業的萎縮而逐漸式 微,也因為都市的擴張漸失灌溉功能。隨著城市發展、工商起飛造成環境汙染, 河圳從生存的活水變成廢棄物排放的臭水溝,人們避而遠之,不再與水親近。有 一些地方的水圳,為了預防萬一,也主動地鋪水泥覆蓋。原本是天然美景的水圳, 就如同一般城市溝渠,毫無特色了。加上台灣的水資源並不足以供應現階段的工 業發展與民生需求,因此政府採休耕的方式,減少農田用水,將水提供為工業用 水,例如:將竹東圳的水提供新竹科學園區使用,水利設施角色已逐漸改變。 近年韓國的清溪川或是日本的古川町等,當地政府把原本加蓋的大圳或溪 流,又重新打開,成為景點特色。新竹市境內有多條水圳,過去被視為阻礙發展, 1 王萬邦,2003,《台灣的古圳道》,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頁 186 1 但如果市民能對水圳有更深入的認識,並能共同來愛護它、改善被污染的情況、 保持它的乾淨,除了可以留下讓後代子孫緬懷的文化之根;在城鄉規畫或社區營 造看來,亦是景觀再造的活化機能,若能好好規劃,必能成為新竹的特色。 二、 從前的水圳 水利建設的開發關係著耕作的改進、灌溉及產業的發展。明鄭以前,新竹 地方稱竹塹埔,為原住民所居住。原住民僅以打獵或種植稷稗維生,故無水田, 亦未有水利之建設。至康熙年間,同安人王世傑率族人來新竹開墾,開闢四百甲 圳(即隆恩圳)後,各地因隨開墾之需要,紛紛建設水利,所以大部分的埤圳均 係在開墾最盛之乾隆年代所開闢。雖規模不大,但密佈各地。 清代的埤圳有官有、公有、私有之別。官自感必要,投資開築者,或沒收 民產、判產、充公缺租乏抵償者為官有。凡水利工事屬於共同開築者為公有。人 民私自開築者為私有。此種埤圳,因年久變遷,有原為官有而轉化為公有者,或 原為私有而因人民鳩出圳費而轉為各佃農之共有者2 。當時,除四百甲圳(後被 官徵收改為隆恩圳)外,其餘均為共有或私有,總共灌溉面積達一萬四千甲左右。 日治初期日政府對殖民地的水利、灌溉系統採取保護、監督及計劃建置設 施政策。明治 37 年 7 月已律令 6 號公佈台灣公共埤圳規則,開始調查、整理、 登記舊有及現有埤圳狀況,對於有公共利害關係之埤圳與以監督、管理;明治 37 年頒布公共埤圳及施行規則,合併規模較小之,並劃分公共埤圳及認定外埤 圳。1921 年將新竹州原設之公共埤圳組織,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