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志鸿优化设计】201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志鸿优化设计】201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PAGE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 一、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理线:(1)劝勉后主,提出建议:①开张圣听;②不宜偏私;③亲贤远佞。 (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情线: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④臣不胜受恩感激!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理线探究——变换角度,说理评理 诸葛亮的理说得是否好,还要看读的人能否领会他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站在后主刘禅的角度,用一位年轻君主的眼光去读一读《出师表》。 1.三条建议的目的在于劝勉后主内修政理,励精图治。如果你是刘禅,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为关键? 亲贤远佞最关键,是君主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前两条建议能够施行的基础。诸葛丞相将其放在最后陈述可谓用心良苦,是为了告诫我谨慎用人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汉室之隆,计日而待”的必要前提。 2.自古忠言逆耳,要让一个昏君接受自己的良言十分不易,如果你是刘禅,读这篇表文时诸葛丞相的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呢? 学生可能会据此回答: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用蜀汉危急的情势给后主以紧迫感,因危机感而自励。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指出蜀汉拥有忠臣良将的优势,使后主对国家不失希望。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历史经验印证观点令人信服;用先帝观点影响和打动后主。 ④文章多次提及先帝——处处以先帝的遗德遗训告诫后主,而不以丞相身份直言,有力度,有分寸。 三、情线寻迹——变换角度,陈情抒情 让我们再作一次畅想,46岁的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出师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时这位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中会翻涌着怎样的情感呢?结合对历史的了解,请你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一下他此时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②委以重任的沉重责任感。 ③对后主刘禅的担忧和期望。 ④出师北伐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四、拟写感言——效仿古人,凭吊蜀相 “临表涕零”的情态将这位老臣勤恳尽责、忠心耿耿的形象定格在了历史的画面中,读《隆中对》我们认识了一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理至而情深的《出师表》又让我们感受到他更加动人的一面。为了完成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他六出祁山,直至54岁病逝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的志向和事迹令一代代英雄志士欷歔叹惋,泪沾衣襟。 多媒体出示文人志士吟咏诸葛亮《出师表》的诗句。 请同学们也动笔写下自己品读《出师表》的感言,效仿古人,凭吊蜀相诸葛亮。 示例:一策一表一尽瘁,千古一相一卧龙。 学生大声读出自己拟写的感言,教师根据情况加以点评。 五、布置作业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请自选角度,如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写出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开张圣听感激之情 赏罚分明效忠之情 亲贤远佞期望之情 理至而情深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设计特色着重体现在能够多重铺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愿望。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教师用岳飞书《出师表》的故事动情地导入课文,自然而深沉,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品读《出师表》的兴趣,带着疑问和崇敬之情去亲近文本。另外,在理清文章情与理两条主线之后,对文章内容及写作特色的分析回避直接的发问,而是通过两次假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析文章,先站在后主刘禅的角度以君主的身份读文,畅谈诸葛丞相言辞触动自己的地方和原因,然后化身诸葛亮,体会他出师之前复杂的心境和情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陈情抒情。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有了自主阅读感受的余地,不同于以往对经典篇目逐段讲解,问题摞问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的解读方法。既巧妙地指明了方向,又兼顾了学生的兴趣和表达的个性,可以将文本读得更丰富,更精彩。课堂最后一个环节仍然笼罩在特定情境之下,不过变换了方式,用历代文人志士吟咏诸葛亮和《出师表》的诗句引发学生的凭吊赞叹之情,表达自己对蜀相诸葛亮的敬佩之情,自然地将尾声变作高潮。 资料链接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的论辩艺术 朱庆和 ……周秦汉唐以来,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不胜枚举,为何唯独《出师表》独树一帜?我们认为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高超的论辩艺术和论辩的说服力。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