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1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VIP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1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伏俟”是鲜卑语,“伏俟城”意为“王者之城”,是曾经在青藏高原上存国350余年之久的草原王国吐谷浑的都城。现在,静静地横卧在我们身旁的伏俟城就像是吐谷浑王国盖在青海湖环湖草原上的一枚印章,让人悠然向往。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走近吐谷浑王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吐谷浑王国在青海的立国历史。一、立国青海吐谷浑本是人名,是十六国时期前燕政权的奠基者。1700多年前,在今天的辽宁彰武、铁岭一带,生活着中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慕容部落。吐谷浑是这个部落首领涉归的庶长子,统率着1700户部众,后来率部众向西远徙。公元329年,为了纪念吐谷浑,他的孙子叶延,一个自幼好学、仰慕中原儒家文化的少年可汗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从此,人们用“吐谷浑”来称呼这一支慕容鲜卑和他们在西北建立的草原王国。当一路风尘仆仆的吐谷浑人来到这片土地时,这儿生活着西北最早的世居民族羌人。这个素有“西戎牧羊人”之称,却在今天让许多人感觉到陌生的古老民族,在驯养野生动物方面有过杰出的贡献。吐谷浑人来到西北后,将自己丰富的游牧经验和较为先进的养马、养驼技术带到了青藏高原,他们与当地羌人一起同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长期的艰苦斗争,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正是羌人和吐谷浑人的心血,使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一直繁衍了下来,即使在今天,畜牧产品仍是青藏高原最具竞争力的对外出口产品。公元376年,叶延之孙伏连筹继立为首领后,把政治中心从甘肃境内,迁移到青海的莫何川(今海西州乌兰县莫河一带)。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一个政治中心。公元405年,树洛干继立为首领,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标志着吐谷浑王国正式建立。他在位时,经过一系列整顿,逐步兼并羌、氐(音低)各部,国势日渐强大。此时,西秦对吐谷浑的崛起,深感不安,屡次袭击掠夺吐谷浑。公元417年,阿柴继立为吐谷浑王。为了保存实力,主动遣使与西秦求和,并接受西秦的“征西大将军”、“安州牧”、“白兰王”等封号。同时,又遣使与南朝刘宋通好,借以抗秦。阿柴开创的结好西秦与联宋抗秦的外交策略,使吐谷浑很快走上了兴盛道路。公元452年,拾寅继承王位后,把政治中心从莫何川西迁到伏罗川(今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一带)。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他在位时,仿效汉族政治制度建制,修筑城池宫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贸易,使吐谷浑进入空前强盛时期。公元529年,夸吕继承王位,把政治中心又从伏罗川北迁到伏俟城(今青海湖西铁卜加古城)。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三个政治中心。并以此为都城,设置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官职,夸吕自称“可汗”。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吐谷浑人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与北魏、南朝的和平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吐谷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吐谷浑王国的可汗们并没有停止自己拓土扩边的脚步,他们励精图治,积极整顿政务和军事,先后收服了宕(同当)昌、邓至等羌人建立的小政权,吞并了不少戎氐部落,并极力向外扩张势力。吐谷浑的国力也在这时达到了鼎盛,在当时的塞外各国中,吐谷浑王国以强大和富裕而闻名。二、吐谷浑与中原的关系?(一)仿效中原吐谷浑立国后,虽然保持着游牧国家的基本特征,但在政治制度上一直仿效中原,如北魏时期吐谷浑王伏连筹“准拟天朝,树置百官”;伏连筹之子夸吕以伏俟城为都城,仿效中原设置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官职,夸吕则自称“可汗”。(二)与中原结好1、与中原建立密切关系吐谷浑对华夏正统还有着很强的归属意识,注重发展与中原的关系。吐谷浑建政初期,曾长期受到西秦的威胁,吐谷浑与之斗争,就常常打出尊奉东晋的旗号,表示要“远朝天子”,尽自己“遐藩之节”。到吐谷浑王阿柴时,与代表中华正统的刘宋建立了正式的通贡关系。这位阿柴可汗是吐谷浑历史上很有政治远见的领袖人物。据史书记载,阿柴曾与属下登上西倾山,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十分感慨,说“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于是派使者到建康(今南京)贡献方物,刘宋皇帝封阿柴为安西将军、沙洲刺史,浇河公等。阿柴临终时,向子孙们折箭遗教,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保吐谷浑。2、阿柴折箭遗训史书记载说,阿柴生命垂危之际,他把自己的20个儿子召集在身边,给他们每人一支箭,折断扔在地上。又让弟弟慕利延拿一支箭,同样折断。然后让慕利延拿19支箭来折,却怎么也折不断它。然后阿柴指着完好无损的箭捆,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lu)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阿柴折箭遗训的故事。吐谷浑350年的绵长国祚无疑与其内部强大的凝聚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继阿柴之后,吐谷浑历代国王也都接受南朝的各种封号,与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