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文化之生态.pptVIP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之生態;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生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协:《文心雕龙·时序》) 文化是在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同一民族又因环境变迁和文化自身的运动规律,在不同历史阶段,其文化呈现各异形态。 ;人与生态的交互作用 人类文化就是从与自然生态的交往中发生并延续的,离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所谓人类文化。 儒家、道家:天人合一 佛家:依正不二 四大:地水火风 ;19世界60年代,德国学者恩斯特·海克尔首创立生态学。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著《文化变迁理论》,引进生态学概念,提出文化生态学。 人类既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是其中最革命的因素。 ; “文化生态”(文化背景)主要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文化生态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 人类与文化生态是双向同构关系,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文化生态三个层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500年间,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以及古希腊、罗马文明。 除中国文明之外,几乎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曾在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中断现象。;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历受磨难,饱经风霜,然而其文化传统却始终一以贯之,未曾中绝,可谓“不绝如线”,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中华文化这种延续性,是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相联系的。 中国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保护性反应机制”。 ;1、拥有较其他古文化更辽阔的地理空间 中国文化生发的地区,领域广大,腹里纵深,回旋土地开阔,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复多样,形成一种恢宏的地理气势,这是其他多数古文化发祥地所没有的。 资源丰富、相对自足。;黄河流域。这片7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的高原和冲积平原,在古代曾经是林茂草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为华夏先民狩猎、??牧,进而农耕,奠定了文明的根基。 长江流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都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都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在500万平方公里左右。;埃及文化滋生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今阿斯旺附近)下游。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发轫于两河流域上游的扇形山麓地带(今土耳其东南部与伊拉克交界处)。 希腊文化起源于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滨海小平原。 印度文化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间发展起来的。 ;2、气候多样,地形、地貌、流域繁复;中国文化呈现出强烈地域色彩。 东临沧海的齐鲁文化大异于处在“四塞之地”的秦文化。 地居中原的三晋文化不同于南方的荆楚文化。;同在长江流域而分居上、中、下游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又各有特色。 至于在湿润的东部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与在干燥的西部发展起来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径庭。 ;3、地理屏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中海是一个天然的“航海训练场”,其间岛屿星罗棋布,海水相对平静,陆海交织,海内任何部位距离陆地都不过50英里,晴明之日,船只航行,远方陆岸历历在目。;东亚大陆上的中国人面对的海洋形势大不相同。 中国有漫长海岸线,但海洋彼岸在古代却缺乏相对称的文明供反馈和交流。 近海以外的太平洋则一望无涯,波涌际天,当人们乘舟离开海岸时,便有投身无边领域未知世界之感。;庄子: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屈原《天问》: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北方是戈壁、亚寒带原始森林围护。 《汉书·匈奴传》描述:“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 ;西北是沙漠、盐原、雪山横亘。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便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法显传校注》)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从中原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相当险峻,缺乏绝大勇气和强烈动力的普通人都视为畏途。 张骞、班超和班勇父子、班超的部将甘英等做“凿空”之旅,打通“丝绸之路” 。;西行求法的高僧往来于此生死道中,如东晋的法显(约337-422)、北魏僧人宋云和惠生,南朝僧人法勇、唐代的玄奘等。 由于他们的努力,中华文化获得了南亚佛教文化的滋润。 西南上高原壁立,耸立着地球上最高大、险峻的青藏高原,号为“世界屋脊”。 ;三、地理独立性对文化发展的双重意义;印第安文明区大体是在隔绝于东半球诸文明情形下发展起来的。 以中国为核心和主体的东亚文明区,因远离其他文明中心而获得较大独立性。;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独立生成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其一,使中国文化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