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小学》.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训诂学的方法基本上有四种 : 一、以形索义(形训)。以“晋”字为例。 《说文》作“ ”说:“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据金文作 ,则以为晋字上象二矢,下为插矢之器,象两矢插入器中之形,就是箭的古文。 二、因声求义(声训)。是根据读音寻求文字的意义,这在训诂上使用频率要远高于“以形索义”。如《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赤子”即“尺子” ~32~ 三、据文考义(义训)。是根据文章上下的意思,来判断词义的。 《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劵契而行” 《战国策·秦策一》:“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 ~33~ 四、援事解义。如秦韬玉《采茶歌》说:“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34~ 在训释古书中,除以上所言经史子集资料外,二十世纪随着甲骨金文及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利用出土资料,解决文献训诂问题,已逐渐成为时髦。再者,利用方言民俗资料,也是训诂所当重视的。 如“朕”,咱 《荀子·劝学》说:“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邶风·新台》说:“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35~ 总之,训诂是调动全部知识系统,对语义进行诠解的学问。只有明训诂,才能进入古代的堂奥,也才能从旧学中获取新知。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通文史,这是一条传统的治学之路,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36~ 参考书目: 1、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清钱绎《方言笺疏》,中华书局1991年版 3、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1984年版 6、章太炎《文始》《新方言》,《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99年版 7、王引之《经义述闻》,凤凰出版社2000年版 8、俞樾《群经平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9、俞樾《诸子平议》,中华书局1957年版 10、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1982年版 11、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7~ 谢谢!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衷心感谢原创学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知识在分享中创造价值, 智慧在传播中展现意义! 收藏夹114-管理网址导航/ 国学基础 之《小学》 收藏夹114-管理网址导航/ 20世纪末,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国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 ~1~ “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国学” ,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2~ 国学概念的意义 以上一轮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民族救亡意识为基础的。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亡。 国学概念的发生 ~3~ ~4~ 新国学运动兴起的意义 新国学运动在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难题面前应用而兴。它关注的已不再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更主要的是人类的继续存亡问题。 “国学”中高扬着人类至善至美的人格典范,并以数千年的历史证实着其创造永久和平的基本素质,确定着人类健康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西方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如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 ——(英国)汤因比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公元前六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瑞典)汉内斯·阿尔文 ~5~ “国学”在文化比较中展现价值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