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骏 论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瞿骏 论文.pdf

“民国范儿”的迷思 —— 论清末民国教科书之“另一面” 瞿 骏 摘 要 目前对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多关注教科书中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 响。不过由于研究者太关注教科书“趋新”的一面,有时就不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尤其值得怀疑 的是不少研究将清末民国教科书抬高至“民国范儿”的象征物而大加颂扬。因此本文试图反思和讨 论清末民国教科书的“另一面”,努力给予当时教科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以共同的发言机会。特别 希望能揭示出清末民国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其内容中所反映的启蒙与传统间的多重勾连;教科书作为 启蒙的生意却如何使得启蒙原本的路径发生异化,然后旁逸斜出等问题。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教科书 另一面 作者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上海 200241)。 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4)9-0146-11 清末民国教科书在当下已成所谓“民国范儿”的一大象征物。虽然“民国范儿”这一概念经不起严谨 学理分析的推敲,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深入关注,主要体现为 :清末民国教科书的研究者们大多 爱谈教科书介绍的新知与新知对中国现代启蒙产生的影响。却因太关注其“趋新”的一面而有把复杂的问 ① 题简化之嫌。 尤其是论者基本置当时教科书反对者的意见于不顾 ;多忽略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内容所反映的 启蒙与传统之间的多重勾连 ;教科书作为一盘生意又如何使得启蒙原本的路径旁逸斜出等问题。对此笔者 并不拟作一综合完整的论述,只是提出自己略有心得的部分来重看清末民国的教科书问题,特别希望揭示 出当时教科书与时见不尽相同的“另一面”。本文的讨论将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 :一为如何看教科书内外启 蒙与传统的关系?二为怎样评估启蒙成为生意后对启蒙的双重影响? 一 在有限旧人和众多今人的团团表扬之外,对于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即时批评者,目前研究似乎未能充分 ① 目前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研究之多已到不胜列举的程度,择其要者有:毕苑:《建造常识:教科书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年。吴晓鸥 :《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年。汪家熔 :《民族魂——教科书变迁》,北京 :商务印 书馆,2008 年。王建军 :《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年。郑航 :《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北京 :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4 年。[美]季家珍(Joan Judge):《改造国家——晚清的教科书与国民读本》,孙慧敏译,《新史学》(台北)十二卷二期(2001 年 6 月)。[美]沙培德(Peter Zarrow):《启蒙“新史学”——转型期中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张灏院士 七秩祝寿论文集》,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2007 年。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Civic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litics in Southeastern China, 1912-1940,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7. 146 “民国范儿”的迷思 聆听其声音。就笔者有限阅读范围所见,有几种批评或许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是把教科书与以往蒙童必读 之书相比较,以凸显当日教科书的“速成滥造”。1913 年有读书人就提出疑问说 :“诚不解先哲手定之经史, ① 何以逊于近人之大手笔?” 1916 年康有为也有类似问题说 :“今无论教科书之谬陋也,即使有条不紊,则 ② 编者可代为教主,可代为圣人矣。” 其二是点出当时教科书只知追慕世界情势,而不解“中国常识”。1912 年章太炎谈编写教科书之难时就说: “今者始学即以外国情形教之,外国情形亦与中国绝不相类,儿童尚不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