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喘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二.症候诊断及治疗方案 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晰,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脉浮紧或弦紧。 治法: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芍、五味子、炙甘草等。 2.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平喘。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桔梗、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等。 3. 痰浊壅肺证:咳嗽喘息,咳唾痰涎,量多色灰白,胸胁膨满,气短,不得平卧,心胸憋闷,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宣肺,降浊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宽胸理肺汤。麻黄、杏仁、全瓜蒌、半夏、薤白、地龙、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橘红、前胡、茯苓等。 4. 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吸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宣肺,理气通络。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木香、沉香(后下)、槟榔、枳实、乌药等。 5.水气凌心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数。 治法:宣肺平喘 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附子、茯苓、白术、白芍、葶苈子、大枣、桂枝、黄芪、防己等。 6. 痰热蒙窍证:意识朦胧,表情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或昏迷,谵妄,搓空理线,肢体抽搐,咳逆喘促,咳痰粘稠或黄粘不爽,或伴痰鸣,唇甲青紫。 治法: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竹茹、枳实、甘草、石菖蒲、人参等。 7.喘脱证: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浮大无根。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附子、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 (三).穴位外敷 药物:白芥子、川椒目各等份,全蝎适量共研末,姜汁调伴,掺入冰片适量。 穴位:双侧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以皮肤灼痛难忍,发疱,溃烂为度。每日1次。对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雾化吸入 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痰药物加入雾化器内雾化吸入,每日2-4次。 (五).护理 健康教育、合理氧疗、保持气道通畅、有效排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活指导。 三.疗效评价 症状评估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