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docVIP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志军,陈杏绮,连丽虹,王和庚,伍晓云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广东中山 528403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关键词】 瘢痕疙瘩;外科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注射 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研究的热点,患者多有瘢痕体质,采用冷冻、X线照射效果均不理想,手术切除易复发,并有可能在原位上长出比原来更大的瘢痕疙瘩,治疗上颇棘手。2001-2006年笔者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以观察它们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瘢痕疙瘩患者69例,男30例,女39例;年龄8~50岁;瘢痕疙瘩分布部位:胸骨部22例、腹部12例、肩12例、背8例、上臂5例、颏2例、耳垂8例;皮损多呈暗红色,突出皮面,大小0.5cm×1.0cm~5.0cm×8.0cm不等;继发于毛囊炎、疖等皮肤感染40例,继发于穿耳眼及手术22例,继发于外伤7例。将69例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8例,B组27例,C组24例,三组的年龄、性别及皮损部位具可比性。   1.2 方法   (1) 药物(得宝松)注射:术前使用得宝松加等量2%利多卡因,进行瘢痕局部加压注射,直至皮肤发白。注射过程中应注意勿注射至正常皮肤,以免引起正常皮肤萎缩。瘢痕面积大者多点注射。每3周1次,共注射4次。(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瘢痕组织,切除范围以切到正常皮肤为限,根据瘢痕大小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或移植全厚皮片覆盖。(3)Β射线治疗:Β射线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照射。剂量3000~3500rad,隔日1次,连续12次为一个疗程,2个月复查效果,不佳者行第二疗程治疗,适当加量至3300~3900rad,隔日1次,连续12次。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   1.3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疼痛、瘙痒消失,瘢痕完全软化、扁平、触之柔软。显效:疼痛、瘙痒基本消失,瘢痕中有60%~70%的部分软化、扁平,或瘢痕疙瘩由重度转为中或轻度、或中度转为轻度。无效:疼痛、瘙痒减轻或无变化,瘢痕质地、大小无变化或变化轻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   2 结果   三组的疗效比较详见表1。Β射线照射后有4例出现轻度溃疡,其中B组1例,C组3例,均为胸骨部瘢痕,给予清洁换药,经过7~10d治疗后痊愈。   表1 三组的疗效比较(略)   3组疗效比较:Hc=18.9887,P0.01;两两比较:AvsB、AvsC,P 0.05;BvsC,P 0.05。   3 讨论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皮损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过度增长的异常瘢痕组织,好发于胸部、肩、臂、腹、耳垂和术后伤口,隆起于皮肤表面,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有进行性发展及易复发的特点,临床症状包括皮肤上隆起的包块及持续性的痛痒,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瘢痕疙瘩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异常,胶原代谢障碍,致使在皮肤受损部位出现胶原的过度沉积,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1]。由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所以还不能对其进行彻底治疗。   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成为目前瘢痕疙瘩治疗主要方向,研究认为新鲜手术切口幼稚纤维母细胞和不稳定胶原纤维对射线相对敏感,故手术后及早放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2]。现有治疗方法中,术后的放疗大部分使用X线、电子线或直线加速器,崔正军等[3]认为Β射线较X线、电子线有优势,可大幅度地减少成纤维细胞的数量,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