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读书笔记整理.docVIP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读书笔记整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读书笔记整理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 张祖道 著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张祖道 1922年出生于湖南,前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他曾前后数十次陪同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费孝通到川鄂和江村等地进行社会学实地调查,并用摄影的方式对之予以记录。其摄影作品配合上翔实严谨的文字资料,以其所具有的文献价值,成为了用影像反映时代变迁的优秀篇章。张祖道也被评为当代中国纪实摄影的里程碑式任务。 这本小书是我在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随老师潘光旦先生去川东南、鄂西南武陵山区一带,对土家族进行识别、调查,写的日记,拍的照片。 [P5]1956年11月,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潘光旦先生要去川鄂一带视察,调查少数民族,向《新观察》杂志社商借我去协助摄影。潘先生是我们的老作者,他又答应此行所写文章由我刊独家发表,于是主编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我也很欢喜,可以跟着敬爱的潘老师再上一堂社会学实习课。上海《文汇报》知名记者杨重野,正好在北京,听到消息,也来随行采访。 我们三人约定于11月25日出发,到时在火车站集合。20日晚上,下了一场大雪,交通不便,行前我电话询问潘先生,还需要什么?他答说烟丝可能不够,叫我到王府井一家指定的店铺购买。24日我去琉璃厂宝古斋还画,然后娶王府井买烟丝,潘先生习惯抽烟斗,半路上断了粮可不好办。 [P7](11月26日)我们于11时到达汉口,接待者把我们送到招待所——江汉饭店。解放前,江汉饭店原为著名的德明饭店。住房高大宽畅,园林幽雅,花木葱茏。 下午,潘先生要看一些材料。我和杨重野一起去游览中山公园和中苏文化宫。 潘先生架着双拐,依靠一条左腿行走,行动不很方便,生活上也有影响,照顾好老师,是我义不容辞的任务。我陪老师住在237号房间,宽敞、安静,两张洁净、平整的床,一切都很美好。但是,一睡上去,不得了,除了问题了。床上摆设的席梦思垫子太软,人一躺上去,随着体重的下陷,把人蜷曲成一个虾米,很不适应。潘先生对我说:“这张床我是没法谁的,但是晚上要求换床或换房,会给服务员添麻烦,有点过意不去。你看,这地毯蛮干净,如何?”我正在发愁,不知怎样为老师分忧,一听先生说出这样体贴的话,高兴得一蹦而起,抢着将被盖枕头搬下床。这一夜我们在地板上睡得很安逸。于是,每晚都如法炮制。收拾房间的服务员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哪来的客人能把床单睡得如此平整干净,一丝不乱。 [P29](12月3日)晚上,到潘先生房里小坐。谈着谈着,不知怎么就扯到夫妻关系和找对象方面,这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有关系而且是切身关系、不可回避也没法回避的问题;这是一个谁都拥有发言权,而且可以自由发挥任意想像的,这是一个一人一个答案一人一个想法的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管不了谁。 我们今晚都大发高论,不停的发言,不停的欢笑。首先,我们一致肯定,不论是夫妻关系也好,谈朋友关系也好,恋爱关系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异性关系、男女关系而已。在思想方面,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从思想上承认双方是一种平等关系,不论是交友或是发展到以后的结合,都需要互相平等对待,平等付出和收受。有了平等做基础,那么,互相尊重、互相恩爱,互相容忍,互相宽恕就有了稳固的根基。我们今晚来讨论,也就有了出发点或立足点。......潘先生和老杨都劝慰我,要我抛掉包袱,要有信心,工作和个人问题不是一对矛盾,能够挤出时间,二者兼顾。潘先生还说,大学女生比较少,女子文化程度高的比较少,不要再这方面挑剔。人难十全,不足的部分可以在友人中间求得弥补。 潘光旦笑说,我的家庭是个和睦的家庭,美满的家庭。我于1926年秋从美国学习回来,在上海的大学任教学工作,也担任过教务长、文学院和社科院院长等职,我就业不久就结婚了。你们恐怕会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么短的时间里结婚,一定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那时候,她应该被称呼为潘赵氏,其实,我的爱人有名有姓,她叫赵瑞云,江苏嘉定人,1898年生,念过书,进的是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1920年毕业,毕业后,做的是本行工作,担任蚕业教育工作6年。我们相识后,于1926年结婚。她比我大一岁,我按她家的排行称她为“三姐”,她就称我“光旦”,不要说别的,单就这夫妻对称一项,就会把那些封建思想严重的人吓一大跳,认为有损夫婿尊严。其实我们是在互相平等相待的思想上,互相尊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三十年来从来没有吵过架,甚至没有说过一句重话。三十年了,现在的家庭,能否做到这一点,恐怕还是很难。三十年来,我在课堂上讲了家庭,讲过妇女解放,也写过《中国之家庭问题》一类的书,但收效如何?我人微言轻,但至少儒家还有个“夫妻相敬如宾”呀。潘先生开始从个人问题上“说开去”了。 [P30](12月4日)早上,重野鹤我二人诵读英文读本,请潘先生指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