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4b).pptVIP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韩非生平与思想简介 1、生平(?—前233 ): 韩非,韩国公子。他主张因时制宜,强调法治和君主集权,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曾为韩国公子,后为李斯迫害而死。著有《韩非子》55篇。 《韩非子》: 2、思想 韩非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又吸收了荀况、慎到、商鞅、申不害等人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地主阶级专政理论。 韩非学说的核心是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思想。韩非认为治国的措施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来统治国家,鼓吹君权神圣。 3、韩非散文的特色 (1)峻峭挺拨,锋芒毕露,直言不讳,善于揭露矛盾,驳难对方。 (2)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体现了法家文章的特点。如《亡征》列出可亡之道四十七条之多,其末尾部分用词确切,逻辑性强,又具有辩证的观点,颇能引人深思。 (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第七节 《吕氏春秋》与李斯的散文 一、先秦诸子言论存在的四种形式(1) 1 、以作者为单位集结为一集。如《论语》、《老子》、《荀子》、《韩非子》等。 2 、附在学派创始人著作之后,或被夹杂入学派创始人著作之中。如《庄子》的《外篇》、《杂篇》中庄周学生和后学的著作,《墨子》中墨翟学生和后学的著作。 先秦诸子言论存在的四种形式(2) 3 、性质大体相同,不论作者,总集为一书。如《战国策》基本上为纵横家书信、说辞的汇编。 4 、后人杂集各家之说重编为一书,其大部分篇章的学派、作者尚可寻绎。如《吕氏春秋》。《管子》一书情况亦与之相近,只是《管子》大体上是稷下学派汇集齐地所流传的学术著作 ( 包括管仲佚书 ) 。 二、《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所编,成书于秦统一六国之前。以儒家和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各家,重加编述。 写作特点:风格平实,洗练畅达。比喻和寓言迭见层出。其体例对《淮南子》和后代类书有一定影响。 三、李斯与秦代文学 李斯最有文采的散文是《谏逐客书》,作于秦统一之前。多用排比、比喻的手法,音调铿锵,很有气势。 秦统一之后,只有一些刻古文字,歌功颂德而缺乏文采。民间流传的歌谣也只有一首“生男慎勿举”留下来。 第七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 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影响; 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求从“修身”开始,追求道德完善,自觉将自己纳入封建群体意识之中; 即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每个中国士大夫所必须走过的既定人生之路。 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 道家对现实的出世态度是消极的,但清高自守,不肯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思想,有好影响; 道家学派则主张对人生的逍遥游,即要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绝对自由之境; 主张把个体的一切消融于宇宙的绝对无限之中,而达到“忘我”、“忘己”之境,即庄子自己所说的“物化”之境,而“快情”、“适性”则是其最高境界。 对儒家要求个体服从群体、个人服从社会的评价: 在封建时代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方面来说,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造就了一大批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的仁人志士,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来说,它主张个体应毫无条件地服从群体,使个体价值、性格无条件地消融于封建群体意识之中,从而使每个社会成员丧失个体意识,最终沦为维护封建君主或国家统治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愚忠工具。 先秦理性精神: 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的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即理性精神,它是先秦各派的共同特点。正是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所谓理性精神,又叫实践理性,是将世间一切都付之于人的理性判断,即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并用它来调节各种现实关系和人的情感。 孔子用理性精神解释礼乐: 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即用理性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他把传统的礼乐制度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伦常的感情之上,将一种本来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礼乐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解释,从而把原来外在的强制性规范变而为人的主动性内在于欲求,将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 “宰我问三年之丧,其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以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