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大气环境化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在每年 8 月出现,9 月至 10 月空洞范围最大,12 月前后消失。 2000 年 9 月 3 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 2840万平方公里(欧洲航天局数据)。 2006 年 9月 25 日,欧航局测出的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为2800 万平方公里,接近 2000 年的 2840 万平方公里。 美国航空航天局拍摄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像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滴。 (2000.9.6) 经 P. Crutzen、M. Molina、F. S. Rowland 以及S. Solomon 和J . Arderson 等人的研究,已经清楚:形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含卤素化合物中的氯和溴原子在平流层进行化学反应的结果。 臭氧层空洞的成因 Br 原子对臭氧的破坏能力是 Cl 原子的50倍! 1987 年在南极臭氧层空洞的航测完全证实了 O3 和 ClO· 浓度之间的依赖关系。1985~1992 年测量了平流层中已知含氯气体在臭氧层中的比例。还发现平流层中氯的增加量与人造有机氯化物的浓度增加相吻合。这说明人类产生的有机卤化物是平流层氯的主要来源。 P. Crutzen、M. Molina、F. S. Rowland 三人获1995 年诺贝尔化学奖。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臭氧含量减少 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 19%~22%,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 15%~25%。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臭氧层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的作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 20 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 60%。 海伦娜岬角位于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的南端,濒临著名的麦哲伦海峡,几乎可以说是“世界末梢”。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羊都是患白内障的盲羊,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子耳朵,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打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屋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是由于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的。距南极最近的智利南部暴露在南极臭氧空洞的下面,强烈的紫外线在无臭氧分子吸收阻挡的情况下,无情地射向大地。深受其害的当地居民,出门时不得不在衣服遮不着的地方涂上防晒油,再戴上眼镜,否则半小时内皮肤要被晒成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眼睛也会受不了。但是,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种动物,则在无情的紫外线伤害下成了瞎子,许多野生动物因此而丧失了生存能力。 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 200 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 2/3 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计臭氧减少 1%,大豆减产 1%。   2.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 10 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验表明,臭氧减少 10%,紫外线辐射增加 20%,将会在 15 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 10 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3.破坏森林。 臭氧层的保护 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和哈龙(溴氟烷烃,Halon)。 目前此类物质在全世界的消耗量,美国占 28.6%,欧盟占 30.6%,日本占 7%,前苏联和东欧占 14%,发展中国家总量占14%,其中我国消费量尚不足2%。 最早使用 CFCs 的 24 个发达国家已于 1985 年和 1987 年分别签署了限制使用 CFCs 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该协议书规定签字国在 20 世纪末把氯氟烃使用量减少到 1986 年的一半。1990 年和 1992 年又分别对该议定书通过了伦敦和哥本哈根修正案,扩充了受控物质种类并将发达国家 CFCs 的禁用期提前到 1996 年,哈龙的禁用期提前到 1994 年。1995 年底决定发展中国家的禁用期为 2010 年。 中国政府分别于 1990 年和 1991 年签署了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案。 1993 年 2 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 2010 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汽车业全面禁止新车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的空调。 这个规定是为了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义务,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而制定的。 《中国消防行业哈龙整体淘汰计划》规定:在确保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