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刮削、研磨和抛光.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具刮削、研磨和抛光

8. 4 研磨技能实训 研磨时,要控制好研磨的压力和速度。对较小的高硬度工件或粗研时,可用较大的压力和较低的速度进行研磨。有时为减小研磨时的摩擦阻力,对自重大或接触面积较大的工件,研磨时,可在研磨剂中加入一些润滑油或硬脂酸起润滑作用。 在研磨中,应防止工件发热,若稍有发热,应立即暂停研磨,避免工件因发热而产生变形。同时,工件在发热时所测尺寸也不准确。 (2)窄平面的研磨 在研磨窄平面时,应采用直线研磨运动轨迹。为保证工件的垂直度和平面度,应用金属块作导靠,使金属块和工件紧紧地靠在一起,并跟工件一起研磨,如图8.24(a)所示。导靠金属块的工作面与侧面应具有较高的垂直度。 8. 4 研磨技能实训 若研磨工件的数量较多时,可用C形夹将几个工件夹在一起同时研磨。对一些易变形的工件,可用两块导靠将其夹在中间,然后用C形夹头固定在一起进行研磨,如图8.24(b)所示,这样既可保证研磨的质量,又提高了研磨效率。 图8.24 窄平面的研磨 (a)使用导靠件 (b)使用C形夹 8. 3 研 磨 3.曲面的研磨 (1)外圆柱面的研磨 外圆柱面的研磨一般采用手工和机械相配合的研磨方法进行,即将工件装夹在车床或钻床上,用研磨环进行研磨,如图8.25所示。研磨环的内径尺寸比工件的直径略大0.025mm~0.05mm,其长度是直径的1~2倍。 外圆柱面的研磨方法是将研磨的圆柱形工件牢固地装夹在车床或钻床上,然后在工件上均匀地涂敷研磨剂(磨料),套上研磨环(配合的松紧度以能用手轻轻推动为宜)。工件在机床主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直径在80mm以下,转速为100r/min;直径大于100mm时,转速为50r/min 8. 4 研磨技能实训 为宜),用手扶持研磨环,在工件上作轴向直线往复运动。研磨环运动的速度以在工件表面上磨出45°交叉的网纹线为宜。研磨环移动速度过快时,网纹线与工件轴线的夹角小于45°,研磨速度过慢则网纹线与工件轴线的夹角大于45°,如图8.26所示。 图8.25 外圆柱面的研磨 图8.26 外圆柱面移动速度和网纹线的关系 1—工件 2—研磨环 (a)太快 (b)太慢 (c)适当 8. 4 研磨技能实训 (2)内圆柱面的研磨 研磨圆柱孔的研具是研磨棒,它是将工件套在研磨棒上进行研磨的。研磨棒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研磨棒的直径应比工件的内径略小0.01mm~0.025mm,工作部分的长度比工件长1.5~2倍。圆柱孔的研磨方法同圆柱面的研磨方法类似,不同的是将研磨棒装夹在机床主轴上。对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的研磨棒同样应用尾座顶尖顶住。将研磨剂(磨料)均匀涂布在研磨棒上,然后套上工件,按一定的速度开动机床旋转,用手扶持工件在研磨棒上沿轴线作直线往复运动。研磨时,要经常擦干挤到孔口的研磨剂,以免造成孔口的扩大,或采取将研磨棒两端都磨小尺寸的办法。研磨棒与工件相配合的间隙要适当,配合太紧,会拉毛工件表面,降低工件研磨质量;配合过松会将工件磨成椭圆形,达不到要求的几何形状。间隙大小以用手推动工件不费力为宜。 8. 4 研磨技能实训 (3)圆锥面的研磨 圆锥面的研磨包括圆锥孔的研磨和外圆锥面的研磨。研磨圆锥面使用带有锥度的研磨棒(或研磨环)进行研磨。也有不用专门的研具,而用与研磨件相配合的表面直接进行研配的。研磨棒(或研磨环)应具有同研磨表面相同的锥度,研磨棒上开有螺旋槽,用来储存研磨剂,螺旋槽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如图8.27所示。 圆锥面的研磨方法是将研磨棒(或研磨环)均匀地涂上一层研磨剂(磨料),然后插入工件孔中(或套在圆锥体上),要顺着研具的螺旋槽方向进行转动(也可装夹在机床上),每转动4~5圈后,便将研具稍稍拔出些。之后再推入旋转研磨。当研磨接近要求时,可将研具拿出,擦干净研具或工件,然后再重新装入锥孔(或套在锥体上)研磨,直到表面呈银灰色或发亮为止,如图8.28所示。 8. 4 研磨技能实训 图8.27 圆锥面研磨棒 图8.28 圆锥面研磨 (a)右旋 (b)左旋 8.4.3 研磨缺陷分析 研磨时,产生缺陷的形式、原因及预防措施如表8.9所示。 8. 4 研磨技能实训 表8.9 研磨产生缺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① 不使工件温度超过50℃,发热后应暂停研磨 ② 装夹要稳定,不能夹得太紧 ① 工件发热了仍继续研磨 ② 装夹不正确引起变形 薄形工件拱曲变形 ① 研磨时应变换方向 ② 研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