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狄更斯与《双城记》.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讲 狄更斯与《双城记》

第20讲 狄更斯与《双城记》 内容提要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与叙事结构; 《双城记》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特色;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维多利亚女王执政于1837—1901年之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被称为“欧洲的祖母”。 “世界工场”: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 “日不落帝国”:抢占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 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 (1830/1832—1901)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狄更斯 、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梅瑞狄斯、哈代等等。 唯美主义文学: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文艺观、生活艺术化主张 马克思的评价 马克思称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 “他们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他们对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从‘最高尚的’食利者和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庸俗不堪的资本家到小商贩和律师事务所的小职员,都进行了剖析”。 (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6页。) 历史分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此为分界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小说家有狄更斯 、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 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小说家有梅瑞狄斯、哈代。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直面社会现实,较多地直接描写劳资矛盾; 更多描写社会下层平民的苦难生活,关注“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人道主义精神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 注重个性发展、人格独立问题,张扬人性,反对异化;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描写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 表现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 描写青年的成长与奋斗。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二座高峰 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最杰出的作家,最具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居于英国小说之巅的位置。 持续不衰的“狄更斯热” (三) 狄更斯的创作分期及特点 早期创作(1833-1842):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和矛盾缺乏深刻认识,对医治社会疮痍充满乐观情绪; 《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Oliver Twist,1837-1838)、《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巴纳比·拉奇》(1841) 特点:1,已触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但对社会的揭露还只停留在对个别议员、高利贷者和个别社会机构的揭露上。 2、讽刺较温和,常和幽默杂在一起 3,采用流浪汉小说形式,通过个人流浪生活,展示广阔社会画面。 中期创作(1842-1848):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矛盾,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量; 《美国札记》(1842)《马丁·朱述尔唯特》(1843-1844)《圣诞故事集》《董贝父子》(1848); 特点: 1,抛弃流浪汉小说形式,集中描写一个或几个矛盾的发展; 2,早期创作中的仁爱的资产者不见了,认为为富不仁者必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情感教育,才能真正懂得“仁爱”与谅解。 晚期创作(1848年之后):作品主题思想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制度、政府机关、国家机器进行深刻批判; 《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伟大的期望》(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爱德文·德洛德》(1870)等。 特点:1,早期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作品显得严肃、深沉 2,仍相信人道主义可以改造人和社会 狄更斯的审美心理机制 外向型作家:关注事物的外部形态 “狄更斯没有内心生活。他的生命只是作为一个向外抛射的抛射物而存在于他作品的人物或行为中。”(安·莫洛亚《狄更斯评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巴尔扎克:1,受“环境决定论”与自然科学的影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更注重物对人的意义和物与人的联系。2,想象丰富,但更多客观性与哲理性 狄更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更关注外在的印象与特征本身,如同一个画家。2,想象带有更多主观性和情感性 丹纳:“狄更斯有这般鲜明而强烈的想象力,无疑能轻而易举地使无生之物变成有生之物。此种想象力在狄更斯身上激起了奇特的情感。他把自我的澎湃激情投射到所想象的事物之中。在他的眼里,石头是会言语的;白色的土墙能幻化为庞大的精灵;暗黑的水井在阴暗中恐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