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产还是另谋他途 再生铜企业路向何方(baidu)..doc

扩产还是另谋他途 再生铜企业路向何方(baidu)..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扩产还是另谋他途 再生铜企业路向何方(baidu).

《 》 铜 殇 ——扩产还是另谋,再生铜企业路向何方?Which will the Industry of Cu Recycling Do, Expandable Production or Change Direction? 文/杨建潇 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大波大澜,其中铜的走势尤为人所关注。这几年,再生铜行业就已经是“众水会涪万,瞿塘夺一门”。2007年,全国在建的铜冶炼项目在册的就达 12个,总产能达到了104.5万吨。种种迹象显示,2007年中国再生铜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扩大,投资热度不减。 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风光无限。近期笔者在走访了国内几家大型再生铜企业之后发现,不少的电解车间处于半生产状态。无独有偶,由于受到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的困扰,一些再生铜企业偌大的料场空空如也,看不到待加工的废杂铜原料。显然,这些颇具规模的再生铜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悄然转型或是另谋发展,对于铜生产都采用了一致的“维持生产”的态度。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业内知情者的证实。 与投资者仍在积极介入再生铜加工行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再生铜企业纷纷进行减产与转型,到底原因何在?笔者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两头在外”的情况。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支撑着我国出口企业的廉价战略。很多出口型企业都是零利润经营的状况,这是因为只要出口,企业就可以拿到国家的出口退税。为了扭转日益严重的出口贸易顺差现象,减轻因历年积欠的退税款给中央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减缓伴随出口快速增长所形成的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2006年至今,我国已连续七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是重点关照的对象。由关税来控制铜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坚决制止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投资无可厚非,但是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对于现有一些铜企业来讲,可谓重大的“打击”。 不客气的说,许多人对于再生企业的认识就是“祸国殃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再生金属生产企业都属“两头在外”,即从国外进口废杂铜,加工成精铜后再出口到国外。有人甚至这样说:再生企业是把产品卖给老外,把利润留给自己,把污染送给平民百姓。今年的税改革和精铜出口关税的上调正是为了改变这种“两头在外”的现状。 “紧缺资源” 2007年7月1日,国税总局新颁布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修改了之前的福利税收政策,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 事实上,目前有不少的再生金属生产企业为规避巨额税负,通过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跻身福利企业,吃起了“福利饭”。新政策与老政策不同点在于新政策减退税额度按人头计算,这样一来使得很多城市的残疾人立刻成为“紧缺资源”。许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退税额度,将所有能安排残疾人的岗位全部安排残疾人。笔者曾在某企业看到,企业一下子安排一百多名残疾工人去扫地,试想一下,一百个肢残人员或坐轮椅、或口衔扫帚一起扫地的情景该是多么的“壮观”啊!更有企业另辟蹊径,在生产区外单独划出一块区域,将招来的残疾工人统一安置到那里养鸡养鸭,真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三,国内回收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平衡,制约了再生铜的生产。 今年1~7月,国际铜价格迅速提升直接导致废铜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国内铜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共进口废铜299.3万吨,价值3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7.7%和86.8%,进口平均价格为1033美元/吨,同比上涨58.7%。过分依赖进口废铜资源,使国内再生铜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负担。而我国的废杂铜回收体系不健全,回收机制不完善,导致国内废铜回收率偏低,成为我国铜工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对安徽芜湖和铜陵再生铜企业调研时了解到:铜陵废铜利用企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金隆铜业和金昌铜业,主要利用黑铜,年利用量4万~5万吨;二是张家港联合铜业,年利用废铜5万吨;三是铜陵铜都黄铜棒材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黄铜棒。可以说当地对于国内废杂铜的利用量还是有一定规模的,但这一地区既没有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也没有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企业所需的废铜全部来自于浙江、广东、天津、山东等地采购,而产品销售的主要区域也是集中在浙江、广东等地,当地的铜加工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风险均高于浙江、广东的铜加工企业。 安徽省铜资源相对丰富,在当地建立一个有色金属回收市场,健全废铜回收机制是当务之急。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减轻当地以废铜为原料的铜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还会带动铜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废铜回收利用产业链。有废料、有企业但没有完整回收体系的省份不只是安徽一省,在一些重工业发达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