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夕在中国 天河在郧西
钟建华
郧西天河发源于陕西,全长69公里,流经郧西62.7公里。天河水流量均衡,落差363米,是郧西境内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天河,不仅在河名上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重合,而且在天河流域乃至整个郧西的自然地貌、社会人文上都蕴含有很多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文化密切相关的特征要素。
天河有产生七夕文化的基础环境。郧西位于秦岭南麓汉江北岸,属汉水流域,汉水早于长江七亿年之久,是中华文化的主脉。汉水源远流长,又处在中国中部,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汇的重要通道。为什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叫“汉族”?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语言是“汉语”、“汉字”?为什么成年男子为“汉子”?为什么把天上的银河称作“天汉”?等等,这都说明了汉江文化与文明的久远和博大,说明了它对汉文化、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天河与汉水相连,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水系,因此也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七夕文化汉水源说已经在七夕文化的研究领域占有了重要地位,与汉水相连的天河自然也与七夕文化的渊源密不可分。同处北纬30度左右的汉水流域的郧县、丹江、房县乃至武当山、神农架等也都与七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郧西和郧县等地发现和出土的文物表明了两郧一带既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楚文化的源头地,楚文化中不仅有丝织刺绣艺术的贡献,也有对天象学的研究,牛女传说与楚文化息息相关;丹江是水文化之都,而水是牛女相识又相隔的重要媒质;房县是《诗经》主要采集者尹吉甫的故乡和诗歌采集地,《诗经·大东·小雅》是牛女故事雏形的最早记载(殷商时代);武当山是道教文化的中心,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与人神成双的故事有其内涵性的相通之处;神农架是农耕文化的象征,神农巨型牛首人表明了人们对农耕和耕牛的崇拜。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包括郧西在内的汉水流域的文化底蕴丰厚,具备产生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文化的土壤和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在郧西西边的西安、北边的南阳和东边的襄樊也都遗存有较为丰富的七夕文化元素。
天河有应对七夕文化的自然风貌。郧西天河名称至今未能溯源,天河不仅与传说故事中的天河重名,而且非常令人惊奇的是天河的走向、天河上中下游三段的河流和山石的名称与牛女故事中的主要要素高度吻合对应。在天河的源头(上游)有三条小河,一条叫“东河”,一条叫“西河”,还有一条叫“天桥河”;在天河流经的郧西县城段(中游),东面有一条支流叫“杨家河”,有一条分流叫“归仙河”;西边有一条支流叫“麦裕河”(古名为美女河),有一条分流叫“仙河”;在天河下游的天河口方圆20公里的天河流域范围内,在天河的东边有个石人河,在天河的西边有个石婆沟,在天河口的北面还有个牛儿山。这些河名不仅给我们描述的是美女仙人和最终也归为仙人的本土俗夫,而且所处方位也与星象图上的银河、牛郎星、织女星等遥遥相对。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县城天河流域的东南面石门湾山上有尊凸立的山石自古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面华盖山上也有凸立的石峰自古被称作“石公公”,距离这“石公公”、“石婆婆”上游不远处的河中间还有一块直径约8米高8米兀立在天河水之上的巨石叫“金钗石”,它们被祖祖辈辈的郧西人赋予了爱情故事的灵魂,分别应对着牛女传说故事中的织女、牛郎和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在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相似“悬鼓”的山石,有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馀石,也有传说是七仙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在天河的中游天河电站区域有玉皇顶、白马洞、牛鼻子山、卧牛山等。在天河以西的支流麦裕河之畔有一座海拔1069米的娘娘山,山顶的娘娘庙虽经风雨侵蚀但依然留存,庙后的一颗参天古树的树干犹如仙女下凡的倒姿,栩栩如生,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在这里被王母娘娘所发现,因此也就在此值守天规不许他们再随便相见。
天河有体现七夕文化的风物遗存。传说在天河口的狮子头山上自古有座牛郎庙,现已被毁;在土门镇吊桥村的天河河畔的岩壁上,有一个自然溶洞,传说为织姑(女)洞,遗存痕迹若现。在城南的天河两边,东边的石梯子山上曾经有一座尼姑庵,叫“天池庵”,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这个尼姑庵连残垣断壁都未曾遗留,但历史记载却依稀可以让人感受到很久以前香火旺盛的场景;在西边的南岭山上有座建造于明朝的悬鼓观,经过几番修缮依然保持着古八大景之首的地位。一边是庵一边是观,一边是佛一边是道,一边是女一边是男,这样的男女相隔、教别相对,在中国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虽然至今还没研究证实这是否是人们为了祭祀牛郎织女而修建的,但至少可以想象在修建这两个宗教场所的时候还是有某种特别的内涵存在着。在流经县城中央的小河上,有一座连接郧西明清老街的渡春桥,此桥系清道光二十九年所建,虽则150余年,桥身依然坚固,拦柱题联“览胜有人游月府,问津此地近天河”石雕字迹清晰可见。这些风物遗存印证了天河儿女对七夕文化的宗教信仰。
天河有展示七夕文化的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