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块加工研究.PDF
基于眼动技术的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动宾搭配语
块加工研究
摘要 近年来,语块认知加工问题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论。其中争论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语块的加工方式是整体加工(holisticprocessing)还是分解加
analyticprocessing
工( )。许多研究者通过考察语块的加工是否比非语块快速(即
是否存在所谓的加工优势)来探究语块的加工方式。但以往研究(例如Schmitt
等,2004;Jiang等,2007;N.Ellis等,2008;Trembley等,2010;Siyanova等,
2011)大多考察英语语块的加工,鲜有学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汉语语块的
加工问题,并且还没有学者采用眼动技术研究汉语语块的加工。汉语语块具有不
同于英语语块的特点,针对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的语块加工研究不但能够检
验语块加工理论的跨语言解释力,还有助于了解汉语二语者语块加工的特点,为
汉语教学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汉语动宾搭配语块为主要的研究材料,考察的主要
1 2
问题是:()汉语母语者对动宾搭配语块是否具有加工优势?( )第二语言学
习者对动宾搭配语块是否具有加工优势?如果有,这种加工优势是否随学习者语
言水平、母语类型而发生变化?
本研究以20名汉语母语者 (中国大学生)和80名外国留学生 (韩国、泰国
的中级汉语水平、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各20人)为被试。实验中被试阅读含有
动宾高频搭配的语块句 (例如:这个周末我们安排时间见一面吧)及含有动宾低
频搭配的非语块句 (例如:这个周末我们安排地方见一面吧)各40句,并对之
后呈现的阅读理解问题做出判断。通过Eyelink 1000plus 眼动仪记录被试在句子
阅读时的眼动指标,包括整句阅读时间、平均注视时间、语块与非语块的整体注
视次数及注视时间、首词和末词的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回视时间及次数、(向
右)眼跳次数及眼跳距离,语块或非语块的后位词的注视时间以及句子末词的注
视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1)汉语母语者存在对语块句的加工优势效应,具体表现为,
较之对非语块句的阅读,母语者对语块句的阅读时间更短,对语块及语块内的首
词和末词的注视次数更少、注视时间更短,同时,对语块句的回视次数更少、眼
跳距离更长,对后位词的注视时间更短,对语块句末词的注视时间更短。(2)二
1
语者亦表现出语块加工优势,并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块加工优势效应越大。
()母语背景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语块加工过程,泰国 (母语是动宾语序)留学生
的语块加工优势大于韩国 (母语是宾动语序)留学生。上述研究结果为汉语动宾
搭配语块的整体加工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由于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动宾搭配语块可能是整
体存储和加工的,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将常见的动宾搭配作为语块教给学习者,
提高学习者的语块意识,进而提高学习者汉语使用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 动宾搭配 语块加工 眼动追踪技术 汉语水平 母语背景
参考文献(部分):
Ellis,N.C.,Simpson-Vlach,R.,Maynard,C.(2008).Formulaiclanguageinnative
and secondlanguage speakers:psycho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andTESOL.
TESOLQUARTERLY,42(3),375-396.
Jiang, N., Nekrasova, T. M. (2007).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by
secondlanguagespeakers.TheModernLanguageJournal,91,434-444.
Schmitt, N. (2004). Formulaic Sequences: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use.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
Tremblay, A., Derwing, B., Libben, Gary., Westbury, C. (2011). Proc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荧光光谱仪使用及维护操作手册.docx VIP
- 年福特猛禽F150全车电路图.pdf
- 冶金过程传输现象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苏州大学.docx VIP
- 潮州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pptx
- 2025至2030中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报告.docx VIP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今夜是否感到恩爱》-课堂教学设计.pdf VIP
- 海康威视监控产品介绍.pptx VIP
- Empower3软件说明书(修订).pdf VIP
- 王受之世界现代的设计史.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