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堡尔效应.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穆斯堡尔效应要点

以不同基态的穆斯堡尔谱源去测量同一吸收体的穆斯堡尔谱时,所得化学位移不同。所以通常需要说明这种化学位移是相对于何种标准吸收体而言。 当穆斯堡尔谱原子处于不同价态和不同自旋状态时,原则上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决定谱线中心的位置移动,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温度效应与化学位移叠加在一起决定谱线中心的位置。 2、磁偶极分裂 在原子核处常常存在有核外电子形成的磁场,可使核能级进一步分裂,又叫核塞曼效应。 3、电四极分裂 虽然原子核的形状接近球形,但多数核是轴对称的椭球形。因此用电四极矩Q来表征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的程度; 四极矩分裂是穆斯堡尔谱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原子的对称性关系很大,表面原子相对本体原子有较低的对称性,因而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根据这个差别可以区分这两种不同原子。 表面化学吸附物质的存在可以改变电场梯度,而这又与化学吸附键的强度以及化学吸附物质相对于表面原子的位置有关。因此,测量表观四极分裂的大小变化,可以提供表面状况的信息。 电单极作用 磁偶极作用 电四极作用 以57Fe为例说明这三种相互作用对核能级的影响 选择定则: 4、无反冲分数 即核对?射线产生无反冲共振吸收的几率,用f 表示: 功放 三角波 产生器 方波 产生器 放射源 Pb Pb 样品 Pb Pb NaI探测器 放大器 单 道 MCA 计算机 穆斯堡尔谱仪方框图 电磁振动器 实验装置 ?A ?T 1、振子驱动 2、放射源 嵌入对称性好的基底材料中,以使原子核发射单线谱。 EC 99.8% 9% 91% 2.1、获得M?SSBAUER核的方式 EC ?、?衰变 同质异能跃迁 库仑激发(带电粒子加速器) 2.2、对放射源的要求 应有较窄的洛伦兹谱线 源中的M?ssbauer核应有较大的无反冲因子,这要求 ; 对基底材料要求化学性能稳定; 基底材料无干扰信号。 对 57Co,其基底常用Pd,Pt,Rh等材料。 3、 样品 样品有效厚度: 4、?射线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0.1~1mm的NaI(Tl)) 正比计数器 半导体探测器 1、实验测量 1.1、标准样品?-FE (BCC) 1.2、FE2O3 1.3、不锈钢 1、速度定标 确定多道道址与速度的对应关系; 常用相对标定法; 道增益: 零速度位置: 2、化学位移 3、电四极分裂 4、内磁场 谢 谢! “ ” “ ” 大学物理实验 穆斯堡尔效应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6-12 OUTLINES 实验原理 M?ssbauer参数 实验装置 实验测量 概述 数据处理 概述 1958年德国人R.L.M?ssbauer首先在实验中发现了M?ssbauer效应——原子核对?射线的无反冲发射和共振吸收,获1961年Nobel物理奖。 概述 M?ssbauer谱学: 研究具有一定体积的原子核与周围环境电或磁的相互作用。 原子核:具有电荷、电四极矩和磁偶极矩; 环 境:在核处形成的电荷分布、电场梯度 和磁场; 概述 该谱学的创建主要是M?ssbauer的贡献,不是由于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逐渐改进和积累而成的; 能量分辨率极高,且设备比较简单; 该谱学的应用涉及到物理和其他学科的许多领域; 成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微小变化的有力工具。 实验原理 发射时: 吸收时: 测不准原理: 钠黄光: 191Ir: 谱线的Doppler增宽: 由于发射或吸收时原子热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效益, 使发射谱线和吸收谱线增宽。 发射前动量: 发射的光子动量: 发射后动量: 原子核的反冲能量: 设原子核的热运动动能: 14h 74keV 16d 5.6s 1.4?10-10 s 42keV 129keV + Pb Pb D Ir 室温时,由于谱线的Doppler增宽,能发 生共振吸收; 液氮温度时,谱线的Doppler增宽减小, 共振吸收反而增大了约3%; M?ssbauer采用了Lamb的共振吸收理论: 束缚在晶格中的原子核发射或吸收?射线时,有一定的 几率让整个晶格受到反冲。 1960年,哈佛大学的Pound和Rebka利用57Fe的14.4keV的?射线的M?ssbauer效应在实验室检验了光在地球引力场作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