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峒河景观蓄工程自控翻板坝方案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吉首市峒河景观蓄水工程位于吉首市峒河段。可以调节旱涝,涝的时候蓄水,旱的时候放水,1.2 工程条件
1.2.1 水文条件
峒河于湘西自治州中部凤凰县两林~吉首市矮寨镇~吉首市城区~河溪镇~潭溪镇~武溪镇一带,属于沅水的一级支流,自西往东迳流,区内长度125km。该河流树枝状水系较为发育,较大的水系(武水的一级支流)有白羊溪、丹青河、沱江河、万溶江河、太平河、已略河、夯沙河等七条,流长一般大于20km,汇水面积20~250km2,目前已收集水文资料的河流有武水和沱江河两条,武水河的水文观测资料为泸溪县武溪镇水文站的1960~2010年的水文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河水位标高115.5m,最高洪水位标高122.3m(1996年6月8日87m3/s,最大流量680m3/s(1996年6月8日
1989~2005年,吉首市年均降水量1375.5毫米。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夏季局部区域大强度暴雨过程较明显,月径流总量由东北部向东南部递减。地表水总量年均28亿立方米。其中:本地产水9亿立方米;花垣、保靖、凤凰、泸溪和古丈流入吉首的客水量19亿立方米,客水面积2080平方千米。
????市境河流流量小,河床窄,坡降大,水流急,2000~2005年,平均水能蕴藏量55832千瓦,可开发量18025千瓦,占水能蕴藏量32.28%。
1.2.2 气象条件
吉首市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兼具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春秋温和,冬长秋短,夏季40℃以上的气温极少出现。年平均温度17.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2℃。年降水日131天,降水量1446.8毫米。年日照时数1429.6小时,无霜期326天。
行政区 平均降雨量(mm) 年最大降雨量(mm) 日最大降雨量(mm) 小时最大降雨量(mm) 平均蒸发量(mm) 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相对平均湿度(%) 吉首市 1411.2 1844.7 178.3 80.3 1051.6 16 40.2 -7.5 81
1.2.3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地貌:?市境出露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以寒武系和白垩系分布最广,震旦系、奥陶系和第四系仅有小面积出露。
市境地质构造处于全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沅麻盆地二级沉降带的西缘,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皱褶和断层组成。
市境地貌以中低山和低山地貌为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山和低山三级梯降,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势高差824米。山脉呈带状平行排列,西部、西北部为中山,高峰重峦,山大坡陡,悬崖峭壁,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西南部为低山,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东部、东南部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中部为较开阔的盆地,平、丘、岗地貌发育。吉首城区地貌属于低山、丘、岗、平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山坡平缓。乾州地势较开阔平坦,呈盆地状,四周为低山、岗、丘。市境岩溶地貌发育,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洞形态典型,发现的较大溶洞有69个,其中查明基本情况的有56个,总长18578米、平均宽11.5米、平均高9.5米,总面积18.58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13.92万平方米。
四处坝址处地层岩性坝址地层覆盖层一般为~m,局部为m,基岩为花岗岩、强度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淤泥质土:褐色,软塑,局部分布于河床内,厚度一般为0~1.0m。
细砂:褐色、褐黄色,松散或稍密,局部分布于河床内,厚度一般为0.0~12.0m,为冲洪积成因。其中分布于河道内细砂含少量泥质,分布于蔡家洲附近细砂含泥较多。
卵石:褐黄色或褐灰色,含泥质少,砂砾多,以稍密或中密为主,卵石粒径大多为2~4cm,卵石成分以石英岩及硅质岩为主,广泛分布,厚度一般为1.5~6.7m,为冲洪积成因。
花岗岩:似斑状结构,中、粗粒,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其次为斜长石,含量10~15%,基质为中、粗粒花岗结构,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其全风化岩,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拟建坝轴线附近,厚度一般为4.1~24.6m,局部夹强风化硬块;其强风化岩,深灰白色,石英颗粒约0.5~1cm大小,岩石呈胶结砾砂状,岩质软硬不均,难捏散,但易击碎,坝区分布较广泛,厚度一般为1.5~29.0m。中风化岩,浅灰、灰白色,岩质坚硬,坝区内岩石大多完整或较完整,坝区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微风化岩,岩质坚硬,岩石完整,岩芯呈长柱状,厚度大。
水文地质特征中、微风化花岗岩透水性微弱,透水率q1(Lu)(微透水)占64%,其中中风化花岗岩透水率介于:q=0.20~5.56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