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车身设第二章
(三)仪表板布置及视野校核 2.仪表盘布置和仪表视野校核 (1)仪表盘布置 在侧视方向,作转向盘轮缘最高处截面下方和眼椭圆上方的公切线L1,作转向盘轮毂上方和眼椭圆下方的公切线L2,则仪表盘应该布置在L1和L2之间连接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直线L3应平分L1、L2之间的空间 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L3与水平面的夹角应该在30°范围内 仪表盘平面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称为视距R最大为711mm,推荐距离为550mm 仪表盘平面要有恰当的倾角,仪表盘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一般控制在90°±10°范围内 仪表盘和仪表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应布置在可视区域内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三)仪表板布置及视野校核 2.仪表盘布置和仪表视野校核 (2)仪表视野校核 驾驶员视线会受到转向盘轮缘、轮毂或轮辐阻挡,在仪表板上会形成盲区,必须确定仪表板上盲区和可视区范围,将仪表布置在驾驶员无需转动头部和躯干就能看到的地方 转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包括转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和轮毂及轮辐形成的盲区两部分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三)仪表板布置及视野校核 3.仪表罩布置 要有足够的深度,以遮住射向仪表玻璃的光线 设计时应进行眩目检查。如果入射光经过仪表面反射后不会与眼椭圆相交,就不会产生眩目现象 仪表罩不能影响前方下视野,并且其厚度要适中,以少占用布置仪表盘的空间,仪表罩断面应该布置在前方下视野线Ld以下、公切线L1的上方 仪表罩最前端与转向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大于80mm,以免发生干涉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三)仪表板布置及视野校核 4.操纵件和按钮布置 仪表板断面形状和位置应考虑驾驶员的手伸及能力,确保驾驶员在不需要大动身体躯干部位的情况下,就能方便有效地操作仪表板上操纵钮件 作出驾驶员手伸及界面后,即可检验操纵件布置。当操纵件在手伸及界面的内侧(靠近驾驶员一侧)时,认为其满足手伸及性的要求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1.后视镜布置 汽车后视镜布置应充分考虑人眼的视觉特性 驾驶员侧:后视镜中心与靠近视镜一侧眼点连线与驾驶员直前视线的夹角不大于55°;观察后视镜的视线不应被立柱阻挡。若通过前风窗观察后视镜,后视镜应布置在通过前风窗刮扫区域看到的范围内 副驾驶员侧:应安装在驾驶员直前视线75°范围内 GB15084规定:M和N类汽车必须左、右两侧各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l类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当汽车满载,外后视镜的底边离地面高度小于1800mm时,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最大宽度以外200 mm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2.后视野校核 (1)后视野的法规要求(GB15084为例) 汽车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前排具有一名乘客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要求驾驶员借助它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 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 m处延伸至地平线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2.后视野校核 (1)后视野的法规要求(GB15084为例) 驾驶员侧外后视镜 要求驾驶员借助它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 m处延伸至地平线 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乘客侧外后视镜 要求驾驶员借助它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 m处延伸至地平线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2.后视野校核 (2)后视野计算原理 基本布置参数 SgRP,TL23和A40 后视镜镜面中心位置、类型、尺寸、曲率半径 地平面位置等 第三节 车室内部布置设计方法 一、内部布置设计的要求 二、内部布置设计 三、布置方案校核 * * (四)后视镜布置及其视野校核 2.后视野校核 (2)后视野计算原理 后视野的求取 根据镜面转动中心、尺寸和曲率半径等参数建立镜面周边的空间描述 计算头部水平转动点(P3、P4),并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