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作用与构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度作用与构设计

温度作用与结构设计前言GB50009-2012把温度作用正式列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但它未提及结构设计中如何加以考虑。SATWE等程序虽包含温度效应计算内容,但对温度内力计算时必须先行解决的杆件截面内温度场问题,程序并没有涉及,而是由用户自行定义。1、常见思路确定合拢温度:若取年平均气温、武汉地区为16℃温度变化幅度:武汉地区、夏季37℃-16℃=21℃、冬季16℃-(-5℃)=21℃温度内力计算时结构计算简图与其它永久、可变荷载相同2、问题建筑物不同部位(地上与地下、室内与室外)的环境温度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气候温度就是环境温度。同样环境下,结构部位不同、保温隔热措施不同、构件的计算温度也不同。因此,不能简单把环境温度取作构件温度。结构支座作为几何约束它的位移为零,作为温度约束它的位移并不为零。因此,只有把温度约束转换为几何约束,才能用对荷载作用的结构计算简图进行温度内力计算。环境温度取值环境温度组成以太阳为热源,环境温度可由日照温度ts和空气温度te组成。日照温度ts是太阳辐射作用直接在物体表面产生的温度,它是一个非均匀温度场,可由下式计算:—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可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附录2.6—水平或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可参照GB50176、附录三、附表3.3—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W/㎡?K空气温度te受太阳间接作用的影响,它是一个均匀的温度场。环境温度(又称综合温度)tse=ts+te室内ts=0。因此,室内环境温度tse=te环境温度的取值室外空气温度夏季 50年一遇最高日平均温度。可参照GB50176附录三、附表3.2。冬季 50年一遇最低日平均温度。可参照GB50176附录三、附表3.1或“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室内空气温度夏季空调设计温度冬季采暖设计温度计算日照温度时,建议太阳辐射照度计算值,取日照辐射时段内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太阳辐射照度可参照GB50176附录三,附表3.3。结构的温度内力导热微分方程的解无内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其中——热扩散率(㎡/s),表征材料的温度传导能力铝9.45×10-5㎡/s;钢筋砼7.64×10-7㎡/s(1/124);泡沫砼(ρ=627kg/m3)2.9×10-7㎡/s(1/326);木材1.5×10-7㎡/s(1/600)。以日为周期的温度变化可表示为:平均温度+脉动温度以日为温度变化周期,温度变化幅度小、周期短、影响范围十分有限(脉动温度影响深度钢筋砼0.0165m,加气砼砌块0.00626m)。忽略非稳态项影响,则导热微分方程简化为:墙、板稳态导热情况下,墙、板在平面内温度均匀稳定,只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墙、板所对应的导热问题应是一维稳态导热。如上图所示,墙、板厚度为δ、表面温度分别为t1和t2。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求解得截面内温度分布由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变—材料的线膨胀系数。GB50009、第9.1.2条、表9.1.2变形受约束时截面内的应力由应力积分,单位宽度上作用的约束轴力N和约束弯矩M这就是用位移法求解结构温度内力时所需的构件固端内力梁、柱稳态导热情况下,梁、柱沿轴线方向温度均匀稳定,只在截面内发生变化。因此,梁、柱所对应的导热问题应是二维稳态导热。如上图所示,高、宽为b、a的梁、柱,三边温度为t1、一边温度为t2。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求解得截面内温度分布:变形受约束时,同理可得杆件两端的约束轴力N和约束弯矩M。应该指出,结构力学教材中固端梁温度内力计算公式是一维的公式,它并不满足二维的边界条件。二种算法温度场的比较传统方法(一维导热)现方法(二维导热)2、多层材料覆盖下构件的温度分布结构构件表面通常覆盖有砂浆层、装饰层,外墙还有保温、隔热层,屋面往往还铺设有防水层。因此,就热传导讲结构构件它是由多层材料选合而成的复合构件。它的温度分布可以上述单一材料构件的导热微分方程介为基础,通过传导过程中的物理特性来得到。墙、板对于一维稳态导热,传导过程中热流量不变,经推导可得对应每一次对流换热或传导的温度降:其中:;—室外和室内的环境温度(或综合温度);—构件外、内表面对流换热热阻;夏季;冬季;;—第i层材料的导热热阻,—第i层材料的厚度(m)—第i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详GB50176、附录四。已知、及,就可以得到各层材料的界面温度。例:某建筑物夏季室外环境空气温度为36.9℃,室内空调设计温度为26℃,屋面太阳辐射的日照温度为23℃。屋面做法,各层材料导热系数、相应的换热及导热热阻、各层材料的截面温度变化等如下:厚度(m)导热系数(W/m?K)热阻(㎡?K /w)温度降℃界面温度℃夏季外表面热交换0.052.032359.957.868地砖0.0061.250.0050.203257.665水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