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查

三叉神经 咀嚼肌运动 感觉 分布 第一支(眼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额部、上眼睑、角膜和鼻部 第二支(上颌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眼睑、上颌、颊部和上唇 第三支(下颌支)的感受器分布于下唇及下颌部 1 2 3 三叉神经 检查方法 感觉:检查面部两侧第Ⅰ、Ⅱ、Ⅲ支配区及面中间和周边的痛温触觉。 运动:请病人咬牙,触摸双侧咀嚼肌,张口观察下颌有否偏斜 反射: 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临床意义 在三叉神经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在三个分支的出面骨孔即眶上孔(眼支)、上颌孔(上颌支)和颏孔(下颌支)处有压痛点,按压时常可诱发疼痛,又称触发点、诱发点。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有牙根脓肿、龋齿、鼻窦炎或下颌关节病变、颅底损伤、肿瘤等 面神经 功能: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分管舌前2/3味觉 检查方法: 运动:观察额纹、鼻唇沟,嘱病人做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及吹口哨动作。 味觉:检查舌前2/3的味觉。 临床意义: 面神经麻痹分中枢型和周围型,中枢型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或炎症等;周围型可由寒冷刺激,耳部或脑膜感染、听神经纤维瘤等引起 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图片)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睑裂以上的面部表情肌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位听神经 功能:包括耳蜗神经(司听觉)和前庭神经(司平衡) 感受器:位于内耳 中枢:位于大脑颞叶 检查方法: 林尼(Rinne)试验 韦伯(Weber)试验 前庭神经功能检查:病人直立,两足并拢,两手向前平伸,观察病人睁眼、闭眼时能否站稳 临床意义: 眩晕 当一侧出现耳聋伴同侧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损害,常提示病变侧听神经纤维瘤或颅底视网膜炎的可能。 前庭功能受损时,患者睁眼站立摇晃不稳,闭目后倾倒,并常有眩晕、眼球震颤等 舌咽及迷走神经 功能:舌咽神经司舌后1/3和咽部的一般感觉和味觉,并支配软腭和咽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司咽喉的感觉和运动 神经核:位于延髓 检查方法: 运动:观察声音有否嘶哑,带鼻音,有无饮水咳呛,观察悬雍垂及软腭的活动情况。(蛙田试验) 反射:咽反射 味觉:舌后1/3味觉为舌咽神经支配。 临床意义: 真性球麻痹见于脑干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和鼻咽癌转移等 假性球麻痹见于两侧脑血管病变和脑炎等 出现吞咽困难,需要鼻饲、经皮胃造瘘等。 舌咽、迷走神经损伤时临床表现 神经科重点检查咽喉部肌肉运动:声音嘶哑、说话鼻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病变侧软腭下垂、悬雍垂偏向健侧、病变侧咽反射消失(真性球麻痹,相当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而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出现真性球麻痹(类似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咽反射存在,出现下颌反射 副神经 功能:支配耸肩和转头动作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神经核:位于延髓和颈髓上段 检查方法: 转颈,耸肩检查胸销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 临床意义: 一侧副神经或核受损时,该侧肩下垂,耸肩无力,且头不能或无力转向对侧,见于副神经损伤和颈椎骨折等 一侧副神经核以上部位损伤时,仅有对侧肩下垂和耸肩困难,而转头正常,见于脑外伤、 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舌下神经 功能:支配舌肌运动 神经核:位于延髓并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支配 检查方法: 让病人伸舌,观察伸出方向和有无舌肌萎缩。若有舌肌无力,偏向无力侧。 临床意义: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灰质炎。 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疾患等 运动系统检查 肌容积(粗细、大小) 肌力 肌张力 共济功能 不自主运动 姿势和步态 肌力检查 分级 0级:无肌肉收缩活动 1级:可看到或触到有肌肉收缩活动,但无关节活动 2级:所产生的动作不能胜过其肢体的重力 3级:可抵抗地心引力而活动 4级:稍能抵抗检查者的阻力 5级:正常肌力 肌张力检查 检查方法:病人在完全放松情况下握住病人的肢体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注意所感到的阻力。 异常表现: 肌张力高: 折刀样: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典型:脑血管病 铅管样: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病 齿轮样:见于帕金森病 肌张力低: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小脑病变 共济运动 共济运动:任何主动运动必须由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四组肌肉的共同协调才能完成。 由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参与作用动作才能得以协调与平衡。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称共济失调。 常用检查方法: 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动作 指鼻试验(finger nose test) 指指试验(ringer finger test) 轮替动作(alternate motion) 跟-膝-胫试验(heel-knee-tibia test) 闭目难立征(Romberg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