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实用的生理及生态
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类型 食用菌属异养性生物,自身不能合成养料,而是通过菌丝细胞表面的渗透作用,从周围基质中吸收可溶性养料的。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摄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腐生性、共生性、寄生性三种类型。 腐生类型 它们以营腐生生活为方式,从正在分解或已经死亡的植物体以及无生活力的有机体上吸收养料,大部分食用菌属此类。 可分为木生型、土生型、粪草生型三个生态群。 木生型食用菌主要生长在枯立木、倒木、树桩及断枝上,利用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为碳素营养。如香菇、虎皮香菇、桃红侧耳、黄白侧耳、粉褶侧耳、血耳、平菇、榆黄蘑、茶薪菇等. 土生型食用菌多生长在森林腐烂落叶层、牧场、草地、肥沃田野等特定生长场所,利用土壤中有机质为养分而生活,如口蘑、马勃、羊肚菌、紫丁香蘑、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等。 粪草生型食用菌多生长在腐熟堆肥、厩肥以及腐烂草堆或有机废料上,粪生菌有草菇、蘑菇、高大环柄菇、鸡腿菇等。 共生类型 这类型的食用菌不能独立生活,一定要与另一种生物互相依存才能生活并能形成共有的特殊结构。 如菌根菌就是菌类与高等植物共生的代表,块菌科、牛肝菌科、口蘑科、红菇科、鹅膏菌科的许多种类都是菌根菌。它们常和一定树种形成共生关系。 如鸡枞与白蚁共生,美味牛肝菌与桦木共生,松乳菇与松林、云杉共生等。 寄生类型 第三类是寄生型。食用菌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内或表面,从后者获取养分而生活,如虫草菌与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的关系。 这种营寄生生活的种类非常稀少,大多数是兼性寄生类型,如密环菌可以寄生也可以腐生。黑孢块菌可以与植物根部共生也可以腐生 温度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一般产孢子的适温范围比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要低。 子实体分化即形成原基和生长均比菌丝生长温度低, 但子实体生长比原基分化温度高。 温度 根据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可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1. 低温型:最适温度24℃~28℃,如朴菇、滑菇、松菇,最高温度30℃。 2. 中温型: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2℃~34℃。如香菇、蘑菇、银耳、黑木耳。 3. 高温型:最适温度28℃~34℃,最高温度36℃。如草菇、茯苓。 根据温度变化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系,可把食用菌分为: ①恒温结实性,即保持一定的恒温,就可以形成子实体。如朴菇、蘑菇、猴头、黑木耳、草菇。 ②变温结实性,即变化温度才形成子实体;恒温不易形成子实体。如香菇、平菇。 根据子实体分化(开始出现原基)和温度的关系可把食用菌分为两个类型: ?1.低温型。最高不超过24℃,最适在20℃以下,如香菇、朴菇、蘑菇、紫孢平菇、猴头菌。 ?2.中温型。最高可达30℃以上,最适24℃以上,如草菇、凤尾菇、鲍鱼菇。 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通常以湿料中的含水量65%左右为宜。一般是1公斤干料加1.3~1.5公斤水,即1公斤干料拌水后变成2.3~2.5公斤。此时,用手紧握,指缝有水渍出,但又不滴下来。 空气湿度: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在子实体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 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可通过喷水、开窗、通风来调节。 营养 碳素、氮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食用菌营养物质。 碳源:碳素物质供给食用菌碳素营养以增长机体,提供能源。除少数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利用之外,它们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糖类,尤其是单糖和双糖更易吸收和利用。 氮源:氮素物是食用菌用于合成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铵盐、硝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碳和氮的比例也要恰当,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 以30:1~40:1为好。 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其中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碳源:木材、木屑、作物秸杆及副产品,如稻草、麦杆、棉杆、棉籽壳和玉米芯等。 氮源:尿素、麦麸、米糠、豆饼、畜禽类等。 培养基碳氮比(C/N)要适当;营养生长阶段(C/N)为20:1;生殖阶段(C/N)为30—40:1。 无机盐类: 磷、钾、硫、钙、镁等元素,作物秸杆及副产品和畜禽类中都有,可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的要求。 生长素类在马铃薯、麦麸、米糠中含量丰富,一般不另加。 酸碱度(PH值) 大多数食用菌适宜于偏酸环境,即酸碱度6-6.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