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沧浪诗话》的审美思想研究.pdf
D01:10.16565/j.cnki.l006-7744.2017.06.28 W ENSHITANYUAN 》 〉 文史探源
《沧浪诗话》的审美思想研究
邓依晴
(首都师范大学 政 法 学 院 北 京 100048)
摘 要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体系化的诗论作品。《沧浪诗话》提出了“妙悟”、“兴趣”、“入神”等一系列美学范畴。严
羽将禅宗的顿悟与中国传统意境说相结合,创立“妙悟”说 ,并将其引入诗歌理论之中,创造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
穷的审美境界。严羽将禅宗的“见性成佛”心体论与中国传统的比兴说相结合,创立“兴趣”说 ,并将其引入诗歌理论之中,推动中
国古典美学在对韵、味、神、趣的追求中走向成熟。严羽将禅宗的“真如佛性”精神本体说与中国传统的老庄易三玄之神妙说相结
合 ,创立“入神”说 ,以“妙悟”为径,以“兴趣”为法,最终达至诗歌之最高境界。
关 键 词 《沧浪诗话》 审 美 妙 悟 兴 趣 入 神 中 图 分 类 号 丨2 0 6 . 2文 献 标 识 码 A 收 稿 日 期 2016-11-09
在中国文学评论走向概念化、理论化、体系化的过程 禅悟进行分类:有限之悟、透彻之悟,一知半解之悟。严
中,《沧浪诗话》从审美视角总结了唐代诗歌的卓越成就, 羽在《沧浪诗话•诗辩》曰:“然悟有浅深:有分限之悟;有
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代诗学进行 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了中肯地批评,并且提出了 “妙悟”、“兴趣”、“人神”等一系 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
列审美范畴。严羽将禅宗的顿悟与中国传统意境说相结 义也。”[1]12不仅如此,严羽还指出了妙悟的实现路径,作
合,创立了以“妙悟”为主题的审美体验论,以心对佛教的 为顿悟的妙悟,必须建立在渐修的基础之上,通过学识
外象与内识二元体系结构进行创造性转换,建构起了象 的积累来通达妙悟之境。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
心境的三元谱系结构,并将其引人诗歌理论之中,创造出 谓:“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严羽 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
将禅宗的“见性成佛”心体论与中国传统的比兴说相结 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
合,创立了以“兴趣”为主旨的审美感兴论,试图通过直觉 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
思维在心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类比关系,从而达到心物一 自然悟人。”[1]1在某种意义上讲,“妙悟”不是基于逻辑
体的幻化境界,并将其引人诗歌理论之中,推动中国古典 思维的理性能力,而是基于意象思维的感受能力;“妙
美学在对韵、味、神、趣的追求中走向成熟。严羽将禅宗的 悟”不是基于概念思维的理性抽象,而是基于经验思维
“真如佛性”精神本体说与中国传统的老庄易三玄之神妙 的直观体验;“妙悟”不是基于生活的现实关怀,而是脱
说相结合,创立了以“人神”为宗旨的审美境界论,以心在 离现实的逍遥精神。
内在的观念世界达到物我合一的神秘状态,成功地将老 针对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提出的以文
庄易之神妙与佛禅之般若融合,并将其引人诗歌理论之 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时代风气,严羽将禅
中,从而以出神人化的诗悟来表达人生的理想境界。 悟引人诗歌之中,倡导以禅说诗,将禅悟作为诗歌创作、
_ 、以“妙悟”为主题的审美体验论 文艺批评、文艺鉴赏的基本要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沧浪诗话》中的“妙悟”说,是严羽审美思想的核心 言:“近代诸公,乃作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