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漕运工程决策中数据诱惑.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汉漕运工程决策中数据诱惑

西汉漕运工程决策中的数据诱惑   数据,往往是崇高目标的具体、生动的体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光鲜的数据会让人眼前一亮,吸引眼球,甚至具有无法抵御的诱惑力。然而,漂亮的统计数据里,可能掺杂着虚假和水分,其背后,甚至带有提供者的某种私利,盲目相信,说不定会造成人们对目标的客观判断,由此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这种数据的诱惑而影响决策的事例,在古代文献中也普遍存在,官员们抬高数据而向上夸大政绩,朝廷因迷信数据而导致决策错误、劳民伤财的事例屡见不鲜。西汉为解决漕运难题曾经实施过几项工程,在这些工程从提出到决策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因数据诱惑而造成的问题,轻者可能因夸大数据而放大了政绩,多支出钱财;重者则导致工程失败,造成巨大损失。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乎领导决策的成败,古今同理,尘封的历史对现实仍有借鉴意义 夸大政绩的漕渠数据 秦汉时期,都城在西部的关中,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分别位于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水的北岸和南岸。西汉定都长安以后,国家强干弱枝,迁徙豪强至关中,官员军队云集,关中人口不断增加,到汉武帝时期,粮食已经不能自给,需要从外地调运。调粮主要从关东地区水运至长安,故称“漕运”。汉武帝时的函谷关从河南灵宝东移到新安境内,黄河、渭河是主要的东西水运通道,漕船溯黄河转渭河而西,有两个艰难的河段影响运输:一是关中渭河段河道长而不畅,二是黄河三门峡底柱段天险 渭水东流至今潼关一带而入黄河,长安至入黄口大约300里,初期京城漕运可以通过渭水而至长安,到汉武帝时,因泥沙淤积河道曲折而水流不畅,影响漕运。郑当时任分管农业的大农,他建议汉武帝开凿与渭水并行的漕渠专司漕运,同时,渠水还可以解决农田灌溉,一举两得。《史记 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 经济效益如此之大,汉武帝很快批准了他的方案: 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这样,西汉通过开凿关中漕渠,解决了第一个难点。此段材料透露的信息有三:第一,开一条300里的新渠,花费人工数万,工期3年完成,以此可考察对比其他工程所花时间。最易让人想到的是后来的隋朝,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包括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及江南河等,都是在发诏书后短短数月完成的,虽然时隔千余年,但在开挖工程机械没有本质变化的古代,如何能够以这样快的速度完成?显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实只是疏通现成河道,并非都是平地开河。也许会有少数河段平地开河,起沟通作用。长期以来大运河始于隋朝已成定论,从数据中或可重新认识。第二,关中漕渠径流300里,而渭河自然流程900里,相差3倍,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开挖一条河源与入黄口基本一致的平行河流,弯道拉直缩短的长度不太可能相差这么大。经过今人实勘的漕渠河道遗址也证明其基本上与渭河平行。这个数据太离谱,可能是夸大了新漕渠的成就,其目的或许在于夸大政绩,以获得奖赏。“九”、“三”数字,在古代往往是吉利的约数,不一定当作实数。第三,900里航程漕船要走6个月,180天,每天仅走5里,如此之慢,几乎不可能。300里航行3个月,与900里航行6个月,数据也相差不小,都不太可信。当然,这些数据还只是夸大政绩,并未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遭受巨大损失的河东引渠 遭运的第二个难点是底柱天险。底柱位于陕县以东、渑池以西的黄河之中,自古就是黄河最危险的河段。历代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解决航行至此船翻人亡、漕粮倾覆的问题。最安全的做法是停船卸货,转陆路数十里,绕开这一险段,但费时费力,十分不便。因而就有人建议,在山陕界黄河龙门、禹门之间的东岸,今山西运城的河津、万荣、永济一带开凿河渠,引河、汾之水灌溉农田,保证粮食丰产,由河东地区供应京城粮食,这样不用从关东漕运粮食。河东守番?S立即向中央报告这个方案。《史记 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p汾阴下,引河溉汾阴?p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计?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 番?S的方案是在他主政的河东郡(今运城、临汾辖地)引汾河水灌溉皮氏(今河津)、汾阴(今万荣)、引黄河水灌溉汾阴、蒲坂(今永济)地区河岸边土地,由此建立5000顷粮食生产基地,就近供应关中,替代关东漕运。这个计划看上去挺不错,如果实现,一举多得,既可化解三门峡河段天险,又能大大缩短关东漕运线路,节省大量运输开支,还能因地制宜,开垦河东河边弃地。河?计?地,裴?S《集解》引韦昭曰:“谓缘河边地也。”《汉书“河?搿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