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第六章温里剂概要
第六章 温里剂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 本类方剂是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里寒证是指寒邪在里所致的病证。里寒证或因素体阳虚,寒从中生;或因外寒直中三阴、深人脏腑;或因过服寒冷,损伤阳气。无论何种成因,总不外乎外寒入里和寒从中生两个方面。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从温里祛寒立法,但因病位有脏腑经络之别,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故本章方剂又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剂多配伍补气药物,以使阳气得复。其次,温里剂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临床使用时必须辨别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以免重伤阴血。再者,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此外,使用温里剂尚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第一节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呕恶下利,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常用干姜、吴茱萸等温中散寒药与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配伍组成。代表方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理 中 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0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 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 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 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日“理中”。 小 建 中 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9g),去皮 甘草二两(6 g),炙 大枣十二枚(6枚),擘 芍药六两(18 g)生姜三两(9g),切 胶饴一升(30 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解】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胶饴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吴 茱 萸 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生姜六两(18g),切 大枣十二枚(4枚),擘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解】 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一药而两擅其功,是为君药。 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 吴茱萸与生姜相配,温降之力甚强。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 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 四药配伍,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开国大典》PPT课件.ppt
- 6.Nathaniel_Hawthorne.ppt
- BPM 如何帮助您实现一个端到端的流程项目.pptx
- ASON设备培训讲义.ppt
- c++ 异常处理.ppt
-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PPT1.ppt
- 6.发愤立志.ppt
- 6.《雪》ppt.ppt
- C++设计模式第五讲.ppt
- C-TPAT反恐体系验厂培训课件.ppt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