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贝类的生态 一、贝类的分布 二、贝类的生活习性 三、贝类的食性 四、贝类的繁殖 五、贝类的灾害与敌害 一、贝类的分布 1)水平分布: 腹足纲分布最广,丛平原到高山,从海洋到湖川,从热带到两极都有分布;其次是瓣鳃纲,海洋和淡水中均有;其余几个纲完全生活在海洋 广温性贝类:地理分布广 广盐性贝类:水域分布广 狭温狭盐性贝类:水平分布受限制 2)垂直分布:潮间带到1万多米(菜豆蛤) 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 3)地理分布: 长江口以北的黄渤海,暖温带性质 主要分布温带种和暖水种 特点: ①温带种种群量大,一般不进入东海; ②暖水性种群量小,暖水性较强的种一般不进入黄渤海。 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 长江口以南东海及部分南海北部沿岸,亚热带性质 主要是暖水性种类 特点: ①没有寒带种 ②没有典型热带种 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 台湾东南、海南岛南端,南海及南海诸岛。典型热带性 主要分布热带种 特点: ①有部分暖水种 ②广泛分布典型的热带种 ③与珊瑚礁紧密相联系 二、贝类的生活习性 ㈠生活环境 ⒈温度 适温范围:生存的温度条件 最适范围: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条件 北方的种类耐低温, 南方的种类耐高温 ⒉盐度 外海海水平均盐度35‰左右 近海海水平均盐度31‰左右 河口附近10~25‰ 盐度的变化影响贝类的生长,幼体的发育,足丝的分泌 盐度骤降造能成贝类大批死亡 ⒊水质条件 pH:一般7.5~8.6,外海7.9~8.2 浊度:影响贝类生活,过大造成呼吸障碍和窒息 毒性物质:破坏生理机能,影响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 游离氯、氨氮、硫化氢、酸、碱、重金属离子、农药、原油、洗涤剂等 ※应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续1) ⒋底质 分为:泥底,泥砂底,砂泥底,砂底,沙砾底,岩礁底等 贝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底质要求不同 ⒌潮流 潮汐,波浪,海流 ⒍饵料 不同贝类食性不同,所需的饵料不同 瓣鳃类:主要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为主 腹足类:草食性的以藻类为主;肉食性的以运动能力差的动物为食 头足类:肉食性,以鱼、甲壳动物为主 ㈡贝类的生活型与运动方式 ⒈游泳型 头足类:靠漏斗喷水游泳 游泳能力强的种类身体纺锤型或流线型 近海生活的种类胴部近球型 ⒉浮游型 海蜗牛靠浮囊 异足类靠鳍足 贝类的浮游幼虫靠面盘浮游 ⒊ 底栖生活型 (1)底上生活型 ①匍匐型 在岩石的表面或泥、沙滩以及海藻上面匍匐生活的种类,多数腹足类,多板纲的动物。 ②固着生活型 部分双壳类。如:牡蛎等;腹足类的蛇螺。属于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都较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但贝壳坚厚而粗糙,或者是壳面长有棘、刺。 ③附着型 双壳类的一些种类,以足丝附着于固体生活。 (2)底内生活型 大多数双壳类。潜居于底质中营埋栖生活 潜居泥砂底的种类:足发达,体长而扁,水管的长短、有无因种不同 潜居泥底的种类:常两端开口,抗浊力强 (3)凿穴生活型 凿岩:海笋、住石蛤等 凿木:船蛆 (4)寄生、共生、群聚 寄生:内寄螺,内寄蛤 共生:大岛恋蛤等 群居:贻贝,牡蛎等 三 贝类的运动和发光 1 游泳 头足类的十腕目 漏斗 瓣鳃纲 剑蛏、蛏螂、锉蛤和扇贝等 2 爬行、跳动和漂浮 3 迁移 4 趋光性和趋食性 5 钻泥沙 6 凿石和凿木 7 贝类的发光 四、贝类的食性 ⒈食微小生物的种类 双壳类,滤食 食料: ①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 ②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 ③有机碎屑:浮游动物肢体,动物腐屑,植物碎屑 ⒉草食性 主要是腹足类, 食料:褐藻,绿藻,红藻 有齿舌、颚片,消化道长(有的有嗉囊) ⒊动物食性 头足类和部分腹足类 食料:甲壳类,鱼类,贝类,水母等 消化道短,唾液腺发达 法螺食海星类 骨螺食蟹类 冠螺食海胆类 芋螺食环虫 荔枝螺食牡蛎、藤壶 玉螺食滩涂贝类 4 兼食其它杂物的贝类 有的种类吞食石灰质或木质 浮游幼虫食性 单胞藻为主,兼食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 自然海区以硅藻类为主 人工培育以金藻,绿藻,硅藻,底栖硅藻为主 贝类的摄食方式 ⒈舔食:腹足类 ⒉滤食:瓣鳃类 ⒊捕食:头足类 瓣鳃类的滤食和选食 在外套膜、鳃以及唇瓣等的配合下进行的,以牡蛎为例分述如下 1 外套膜的作用 带食物的水流因进水孔狭小流速降低,最大的悬浮颗粒沉淀在外套膜上,被外套膜纤毛运至进水孔壳缘,由突然的闭壳运动排出 2 鳃的作用 (1)一般的颗粒和海水继续前进,经鳃的过滤作用,海水在鳃的上前纤毛的协助下,通过鳃丝进入出水孔。 (2)悬浮在水中的颗粒被鳃上的侧前纤毛和前纤毛筛下。 (3)由前纤毛中个别较大的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