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1.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关:语言幽默,饶有生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的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比拟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的气氛不大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加鉴赏。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借古讽今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烘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色彩渲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孟浩然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反复 戴叔伦《转应曲》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例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 以哀景写哀情 ③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乐景写哀情 ④ 例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分析】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以哀景写乐情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诗歌语句中常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亦属于衬托手法),或动静结合。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静而以动来衬托,有时为写动而以静来衬托。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 衬“空山”之静。 虚实结合手法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①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②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中常见的“虚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