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临床常用刺法很多,现主要介绍透穴刺法、多针刺法、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等内容。
一.透穴刺法
一针透两穴或一针透多穴治疗疾病的刺法。
透穴刺法始于元代,王国瑞在《玉龙经》中说:“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大力倡导透穴刺法,他在为《玉龙歌》作注解时,把他本人的透穴经验加入作注,将透穴针法扩大为十二种。现代针灸临床上对透穴针法更是普遍应用。
(一)操作方法与应用范围
1.直透法
操作:直刺进针,由甲穴向其对应的乙穴透刺,刺入甲穴得气后,继续刺入乙穴,得气后实施相应手法。
应用:①表里两经直透:治疗表里两经病症。
如:内关→外关治胸痛、心悸、疟疾;太溪→昆仑治肾虚牙痛、足跟痛。
②邻近经脉直透:治疗邻近经脉病症。
如:阳陵泉→阴陵泉治胆道病、膝痛;悬钟→三阴交治偏头痛;条口→承山治肩周炎、肩部扭伤。
2.斜透法
操作:斜刺进针,从甲穴透至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行相应手法。
应用:①本经斜透法:治疗本经病变。
如:曲池→手三里治疗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足三里→上巨虚治疗腹泻、腹痛。
②异经斜透法:治疗相关经脉病症。
如:太冲→涌泉治疗头顶痛、足趾麻木;足三里→承山(5寸)治疗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
3.横透法
操作:横刺进针,从甲穴透向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相应手法。
应用:①本经横透法:治疗本经病变。
如:百会→前顶治疗巅顶痛;上星→神庭治疗鼻塞。
②异经横透法:治疗相关经脉病症。
如:地仓→颊车治疗口眼歪斜;地仓→人中治疗上唇麻木不仁。
③横透法多用于皮肉浅薄处(头面、胸背);以及邻近有血管,深层有重要脏器的部位;或用于病邪在浅表的疾病。
(二)作用特点
1.精简用穴
透穴刺法一针多穴,刺针少,刺激穴位多,既减轻了多针多穴透皮的损伤与痛苦,又获得了多穴的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
2.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
由于透穴针法一针可刺多穴,能达到常规针法一针一穴所达不到的效果,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如足三里向上朝犊鼻斜刺或平刺可治疗膝痛,向阳陵泉透刺可治胆道病,向上巨虚斜刺可治肠道病,向承山斜刺可治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
3.促进经气传导
由于透穴疗法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容易激发经气,促使经气传导扩散,提高疗效。如内关透间使可促进经气沿本经向上传导,直达心胸,治疗心绞痛。
(三)注意事项
1.透穴深度以相关穴位得气为度,不必刺穿乙穴皮肤,也不一定要透达乙穴的表皮下。
2.透穴进针时要避开血管、骨骼、肌腱、内脏,进针缓慢,注意方向和深度,防止针刺损伤组织器官。
3.透穴刺法手法要轻柔缓慢,透皮后缓慢进针,捻转角度与力度宜小,透刺穴位得气后,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4.因人施术。年轻体壮、针刺耐受性强、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年老体弱、针刺敏感者慎用本法;孕妇、婴幼儿忌用本法。
附:杨继洲透穴针法
1.印堂沿皮透左右攒竹,治小儿惊风。
2.风池横刺1.5寸透风府,治痰饮偏正头风。
3.合谷透劳宫治无痰偏正头风。
4.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治口眼歪斜。
5.头维沿皮透两额角治头痛眩晕。
6.瞳子髎透鱼腰治两眼红肿。
7.膝关透膝眼治两腿疼、膝头红肿。
8.昆仓透太溪治腿足红肿。
9.阳陵泉透阴陵泉治鹤膝风。
10.间使透支沟治寒热、胁痛。
11.液门沿皮向后透阳池治手臂红肿。
12.列缺透太渊治寒痰咳嗽。
二.局部多针刺法
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施术的方法。由于施术局部刺入的针数多,促进了针刺感应的扩散与传导,提高了临床疗效,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一)傍针刺法
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斜刺一针的刺法。
1.原文:《灵枢·官针篇》: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留痹久居:指缠绵难愈的痹证。
2.操作方法(图3-1)
先在患部痛点正中(或反应点,或某一腧穴)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再在该针旁边0.5~1寸处向痛点正中斜刺一针(辅针),针尖朝向并靠近主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促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留针20~30分钟,隔5~10分钟行针1次,针下空虚松滑后出针。
3.临床应用
本法治疗“留痹久居”,即病位固定不移,病灶较小,缠绵难愈的痹痛。如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某些顽固性疾病,也可参照本法治疗。
(二)齐刺法
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两侧各斜刺一针的刺法。
1.原文:《灵枢·官针篇》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
“寒气小深”、“痹气小深”:指病位较深的寒湿痹痛。
2.操作方法(图3-2)
用3支等长毫针,先在痛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再用2支毫针在其两侧(上下或左右)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六章进出口价格.ppt
- 第六章 网上零售.ppt
- 第六章卫生管理.ppt
- 第六章 第2讲 旅游饮食文化中国烹饪主要菜系.ppt
- 第六部分 灾害预防1.doc
- 第六章 记录仪.ppt
- 第十一章 标的物及与其相关的条款.ppt
- 第十三章 公务员交流.ppt
- 第十三章 广播广告文案.ppt
- 第六章 服装用皮革材料.ppt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