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考司马迁立言观
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考司马迁的立言观 摘 要:《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着重记述了屈原、贾谊二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影响,但据其他史料印证,屈原、贾谊也是治世能人,司马迁剪裁史料时,在一定程度上隐去了他们的政治才能而刻意凸显二人的文学成就。结合司马迁的价值取向及人生经历可以发现,司马迁在作此列传时融入了个人情感,表达了立言不朽的观点
关键词:《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立言不朽
中图分类号: I207.62 文献标识码:A
屈、贾(屈原、贾谊的简称,下文同)合传,可谓绝篇。司马迁将跨越古今的屈、贾二人合传,并融入浓厚的垂涕之情,仅仅因为贾谊作赋凭吊屈原?还是如司马迁自己的解释“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谈及屈、贾合传的原因,学界主要有如下言论:郭沫若在《关于宋玉》中认为,“不仅是由于他(贾谊)的辞赋私淑屈原”,而且也在于屈、贾都“能痛哭流涕地直言敢谏” , 姜亮夫认为,“学识才力与遭遇,两人皆有相似之处,而汉代辞赋,实又自贾生开之”,汤炳正则归结为二人在思想体系上的一致,褚斌杰总结为:“在诸作家中,为什么又要把屈、贾合传呢? 这大约就与他们在遭际上有某些共同性有关了。屈原始得怀王信任,后遭谗被疏,以至自沉;贾谊则始得汉文帝信任,后亦遭谗被贬,自伤早亡;二人都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二人在创作上,屈原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这也同样可以代表贾谊创作两篇赋作的状况。不仅如此,从文体上,贾谊的骚体赋与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言论有一个共同点,即多注重二者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所论及原因大致趋向二者同为辞赋家,且具有一定的承继关系,政治上的失败给作品带来巨大的悲愤力量等,但都没有谈到作者司马迁的主观情感因素
一、问题的生发点
先读序是读书的不二法门,更何况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还有目录性质“略”的内容,这个“略”不但举其主旨,还有解释写作目的的功能。尤其是列传中的合传,几乎都有解释性的话语,如:
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能忍诟于魏齐,而信威于??秦,推贤让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而到了屈、贾合传时,司马迁如是说:
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史记》中其他的合传都是解释两个人的贡献或相同点,用“俱”“二人”等字眼来表达这一合传的艺术价值,而屈、贾合传的“略”却变成屈原个人作传用的“略”了。司马迁似乎并没有对此二人合传做出应有的解释
在七十列传中,郭双成认为合传总共有27篇,其中只有三篇合传是古今(汉以前和汉朝)合写,分别是:《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另外两篇古今合传的“略”言是:
能设诡说解患于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其中,扁鹊仓公合传,现在看来是毫无争议,文本主要记述了古代名医的神奇事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虽然也有争议,认为此传为龟策、日者列传中的一篇窜入到这里的(索隐、正义皆作如是言),但这恰好证明,二者合传是十分合理的
鲁仲连邹阳合传,略言则更倾向于鲁仲连“义不帝秦”等事迹,但仔细考证文本,就会发现,司马迁在论述邹阳时,最着重的还是邹阳狱中上书时不卑不亢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这与鲁连事迹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高度的契合。确实如赞语所言:
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邹阳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桡矣,吾是以附之列传焉
司马迁在最后明确点明了自己将二人合传的理由:二人志杰相类,一个“不诎於诸侯”,一个“抗直不桡”,二者同为真勇士
而屈、贾合传,无论略言,亦或赞语,都未曾明确表达二人合传的理由。与其他的合传略言相比,屈、贾合传的略言太过于注重单方面的影响,即略言似乎只是说明为什么要写屈原传,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将屈、贾合传。进一步考证《屈原贾生列传》文本,不难发现其中浓厚的文学性的倾向,难道屈原、贾生二人真的只是以文章而名垂青史吗?
二、屈、贾合传的文学倾向考证
考察整部《史记》,共出现“屈原”20次。其中,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出现14次,张仪列传1次,武帝本纪1次,楚世家1次,自序3次。出现“屈平”12次,全在列传里。进一步考证,在《屈原贾生列传》以外出现的“屈原”,都是为了与此文相合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屈原在《史记》是一种孤立的记载,并未与《史记》全书有效的连接起来。但是《史记》又强调屈原是一位国家的重臣,内政方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