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观角度看中西古典戏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爱情观角度看中西古典戏剧

从爱情观的角度看中西古典戏剧   【摘 要】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西方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皆完成了他们的爱情名剧――《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剧各自代表着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爱情观点,因此纵观两部作品,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爱情观的异同 【关键词】爱情;封建社会;死而复生;生而赴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25-02 一、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他不仅在古文诗词方面颇有造诣,而且能研习天文地理、善于医药卜筮。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①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故事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全剧共55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其大致内容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威廉1564-1616),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其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诗意和魅力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具有喜剧气氛的爱情悲剧,大致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使两家和好的故事 二、传统文化对戏剧爱情观的影响 (一)《牡丹亭》 从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树立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低位,我国古代人民深受儒家文化禁锢,讲究三纲五常,即使是对爱情的追求,也遵循“发乎情,止乎礼”。到了明代,统治者崇尚理学,追求“存天理,灭人欲”。因此,文学作品中“任何大胆外露的情感都受到封建礼制的压制”②。而汤显祖没有受到封建文化的腐蚀,成为了戏曲界反理性的杰出代表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见识到了“姹紫嫣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③的种种美景,这番美景引得杜丽娘春心萌动,白日里竟做起了春梦。汤显祖借杜丽娘的行为,表现了其对三纲五常以及礼制的对抗,展现《牡丹亭》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这一主旨。其后的《惊梦》《寻梦》《欢挠》三出戏,杜丽娘沉醉于与柳梦梅的欢爱之中,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这在迂父迂师看来是大不敬的,但在汤显祖看来这是“情深所致”,这显然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的极大抨击 杜柳的爱情虽发乎性,但最终还是止于了理。在杜丽娘还魂之后,杜柳的爱情受到了封建家庭大家长杜宝的反对,戏曲最终还是以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干预,赐婚杜柳,才最终得到团圆的结局。这些现象,无外乎体现了作者依然对这个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他的作为改变封建社会,打破对“人性的蔑视”的思想,然而这些终是幻想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盛行“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提倡“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但此时资本主义尚在萌芽之中,封建思想仍旧占有一席之位,莎士比亚立足于“人文主义精神”,反对神学思想的迫害 剧中,朱丽叶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努力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在窗台幽会时,朱丽叶告诉罗密欧“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这是她对家族的公然背叛,她不在乎神学思想的诅咒,不顾忌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的心中,唯有“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才是应有的信仰。然而命运还是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在得知罗密欧的死讯后,朱丽叶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对人性的讴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 与《牡丹亭》中的妥协性不同的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不再向世俗妥协,他们不追求统治者的干预、不要求大团圆的结局 不论是《牡丹亭》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当代主流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反对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彰显了一种无声的影响 三、作者的爱情观 (一)《牡丹亭》 汤显祖在《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认为那种一往情深、超越生死的爱情绝不是普通的世俗爱情,这都是“情之至”的结果。而这种“情”可以跨越时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