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天边尕斯库勒湖》出版之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在《天边尕斯库勒湖》出版之际

写在《天边的尕斯库勒湖》出版之际   一 尕斯库勒湖简称尕斯湖,蒙古语意为“白玉圈子”、“镶着银边的湖”――因为湖的四周不断有析出的结晶盐,如同白玉,又有“苦咸”之意。清代蒙古族称噶斯淖尔或噶顺淖尔,哈萨克族称格孜库勒湖,又有蒙维合音“自然湖”的意思 这个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镇西南五六公里处,东西两端分别是切克里克和阿拉尔草地,南面是终年积雪巍峨雄峻的昆仑西支祁曼塔格山(一说阿喀祁曼塔格山),北面是黄沙弥漫逶迤腾浪的阿尔金余脉阿哈提山(一说扎哈北山)。这是一个封闭型内流盆地,主要由阿拉尔河(又称铁木里克河)、大河坝河(又称卡尔马玲河)以及季节河的潜流补给。湖面海拔二千八百三十五米,约一百四十平方公里,湖表卤水面积一百零三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八米,最浅处不到一米,是固液相并存的特大型石盐湖矿床。湖岸环布着灌木、荆棘、芦苇、芨芨草、沼泽、湿地、草原,夏季栖息着斑头雁、灰雁、天鹅、黑颈鹤、野鸭、环颈?a、戴胜、反嘴鹬、白尾鹞、鸬鹚、灰椋鸟、粉红椋鸟、蓑羽鹤等一百六十余种鸟类,尕斯库勒湿地是青海省鸟类重点保护区 柴达木盆地曾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是人类的文化活动让这片山水广为世人所知。尕斯库勒湖最早的名世之作,当然是著名诗人李季1954年写的《柴达木小唱》: 辽阔的戈壁望不到边 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 镶着银边的尕斯湖呵 湖水中映照着宝蓝的天 这样美妙的地方哪里有呵 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 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这只是第一节,但它写尽了尕斯库勒湖的神奇瑰丽,花土沟地区在这之前无诗,自兹之后再未见到如此霸气雄强之作,堪称孤诗独芳,此空其群 二 著名作家李若冰与诗人李季一样,是最早走进柴达木盆地的三个文化人中当中最著名者(另一位是现居西安的新华社记者姚宗仪),在其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散文名著《柴达木手记》、《在柴达木盆地》中,也有关于尕斯库勒湖的多处描述,文字非常生动,赞叹之声不绝。1982年第二期《人民文学》发表李若冰散文《致尕斯库勒湖》,开篇写道:“呵,尕斯库勒湖,你多么使人神往!多少年月,多少春秋,我日日想呵夜夜盼,何时再回到你的身边?尕斯湖,有时仿佛凌空开放的雪莲花,有时犹如拍浪而起的鲲鹏。而更多的时候,却好像引颈远飞的天鹅,悠然在太空穿云过雾,发出声声呼唤。噢,我正是听到了呼唤声,才匆匆地赶回来。我一路走来一路想,想起第一次看见你那难以忘怀的情景。” 在此前后行世的名篇,有《光明日报》著名记者卢云1956年秋天发表的《阿拉尔之行》,《柴达木报》编辑陈清创作《尕斯库勒湖畔的鲜花》入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青海风云》,“戈壁诗人”徐志宏在《青海湖》1979年第十二期发表《湖的感叹》,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马集琦1982年5月播发特写通稿《尕斯库勒油田的开发》,青海省作协主席朱奇在《百泉》(今《散文百家》前身)杂志1984年第六期发表《尕斯库勒湖礼赞》,在下甘某1990年12月创作并陆续见诸各种报刊和选本的《湖浪摇荡的大荒》,石油作家凌须斌2001年8月10日在《工人日报》发表《最后的石油羊倌》,内蒙古作家郭雪波2004年10月作《夜宿尕斯库勒湖》,海西州文联主席斯琴夫2009年10月作《尕斯及其一首歌的传说》。最早的记忆来自于1947年秋冬勘察油砂山的地质学家朱新德先生的回忆录《尕斯盆地民国考察记》,最新的篇目则是吾女甘恬2015年金秋发表于青海、湖南两地报纸的《大雁翱翔尕斯湖》 其中一个插曲颇值一说。2004年8月底,以《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率领中国作协西气东输采风考察团,驱车来到尕斯库勒湖畔,欣然为采油一厂文学社题写刊名《尕斯湖》。这本民刊我虽然迄今没有看到,但可以想见油田文学青年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回想起当年花土沟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春风》、《沙舟》、《钻工情》、《西北风》、《戈壁草》等油印刊物是我心头隽永的回味 三 尕斯库勒湖虽然深居西北大漠腹地,远离东南尘嚣世界,但它既是文化之湖,也是大雁之湖,据说每年夏季有成百上千只大雁在此栖息生存。大雁学名斑头雁,因为头顶有两道黑色带斑的饰纹又名黑纹头雁,体态非常优美。它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一种候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留传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汉朝使者曾用“鸿雁传书”的托词,迫使匈奴单于释放了被无理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牧羊长达十九年的苏武。也有故事说唐朝薛平贵远征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忽闻空中鸿雁连声鸣叫,于是从罗裙上撕下一块布,咬破指尖写下一封血书,请求鸿雁带往远方,倾诉对夫君的思念之情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唐代诗歌天才王勃《滕王阁序》有此佳句。我的家乡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