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谚语意象积极心理治疗功用论析
哈萨克族谚语意象的积极心理治疗功用论析 摘要: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塑造民族性格,指导人们面对人生、不断成长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治疗功用。谚语利用了民族心理中对文化和传统的继承,以典型意象作为载体,增加了谚语的积极治疗作用,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关键词:哈萨克族;谚语;意象;积极心理治疗功用
中图分类号:I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22-02 收稿日期:2016-07-26
课题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哈萨克语、汉语谚语意象比较研究”(XYZY2014KYB008);“《诗经》参照视野下的哈萨克族婚恋歌文化个性研究”(XYZY2016KYB003)成果
作者简介:宋彩凤(1975―),女,山东青岛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民族运用谚语这一语言精华塑造民族性格。谚语的治疗作用往往是在谚语的运用中完成的,运用者利用民族心理中对文化和传统的继承,以典型意象作为载体,增加了谚语的积极治疗作用,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一、马意象在哈萨克族谚语中的运用
谚语的积极心理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通常指向一种被人们认为积极有效的价值标准,人们认为它们能够纠正个体对这一指导原则的偏离。这在教育和劝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规诫谚语中体现得最明显。为了使谚语达到更好的教育、警戒目的,哈萨克族谚语经常用马作为意象。马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是哈萨克族最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它对故乡、对主人忠诚、勇敢,在哈萨克民族文化中是包含着能激励人生的丰富内容的精神形象,是一种美好人格的象征。与汉民族文学上更多地将“骐骥――士不遇”联系在一起完全不同,在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马形象正是和英雄、勇士联系在一起,和忠贞联系在一起。马意象在谚语中所传达出来的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哈萨克民族自身文化的精髓
哈萨克谚语说:“一句格言抵得上一只单峰驼的价值,一项忠告抵得上一匹好马的价值。”谚语很多时候像是给人们的忠告、提醒、劝诫、安慰、教育,发挥着自身的积极治疗功能。其中,马意象有时候充当着劝慰人们正确面对人生困境的角色:
高头大马有时肥,有时瘦;大丈夫在世有时穷,有时富有
面对人生困境时,谚语成为治疗工具,将高头大马与大丈夫对举,马形象中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怒气像野马难以驯服,理智却尾后缓缓移步
手是头的奴隶,脚是头的马匹
马意象又成为一位哲学家,抚慰怒气冲天的人,引导善于思考的人。有时候又充当着某方面例子来表达对某类人的嘲讽,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嗅到料袋底子,马不知饱
这句谚语刻画了马吃料的习性,还用来揶揄贪嘴的人不吃光盘碗里的食物不知饱之相。哈萨克族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骑马是牧区人民从小养成的习惯,正因为日日相处,天天使用,哈萨克族对马的观察非常仔细,也善于在谚语中表达各式各样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舍不得给马喂料的,迟早得步行;舍不得大方待客的,迟早会挨饿
以马与人对举,教育人应热情待客
再说那马日行千里,身上没膘,没人骑它;再说那人学问多,不知羞耻,人民不爱他
说假话的人,骑的是四蹄不沾地的飞马,说真话的人,骑的是半天挪不动一步的灰马
都以马意象强调好客、正直。谚语具有高度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哲理性,马意象正是三者的结合,它来自哈萨克族对马的习性的了解、对马的品格的喜爱,谚语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达成了更加深刻的积极心理治疗目的
二、英雄意象在哈萨克族谚语中的运用
在哈萨克族谚语中,英雄意象也是非常典型的载体,它承载着哈萨克民族文化中的勇敢、勤奋、忠诚、可靠等现实常模。萧兵先生在《中国文化精英》中认为:“英雄的一生必然是苦难的一生。他时刻生活在紧张奋斗和种种严酷的考验中……英雄的命运必然是:痛苦、折磨、危险、烧炼、战斗、奉献和牺牲。但是他不但安之若素,而且甘之如饴,流汗流血,而不流眼泪,带着伤口和欢笑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直到奉献出生命。”这些对史诗中英雄的描述显示了民族对英雄的认识。谚语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运用英雄意象的时候着重刻画主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达到积极心理治疗的目的。英雄最大的特征就是勇敢:
英雄看到的是生,懦夫看到的是死
学者为人民打开眼界,英雄为人民献出生命
对死亡毫不畏惧,这是游牧民族必须培养的积极心理,生存环境严峻,布满了死亡的可能性,只有不怕死亡,猛打猛拼,才能减少死亡,扩大生存空间
谚语还以精练的语言展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勤奋、忠诚、可靠:
劳动使人成为英雄,不劳动使人成为可怜虫
英雄的荣誉就是人民的荣誉,鱼的名气就是湖的名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