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文化心理与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用.docVIP

天涯文化心理与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涯文化心理与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用

天涯文化心理及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摘 要: 研究的重点在于国人的天涯文化心理及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新疆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当代中国人在本质上和古代中国人一样,刻意追求成功和社会地位的优越感,连旅游的时候也很功利,他们旅游的目的不只在于远方有多美,还在于去过了就比没去过要有成就感。基于国人这种天涯文化心理,西部旅游,尤其是新疆旅游,想要做出更大的市场,就要把握内地人的这种心理,顺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结合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当地域特色,着力进行有效开发 关键词: 天涯文化;一带一路;新疆;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4.10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文华.天涯文化心理及其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克拉玛依学刊,2016(4)69-73. 中国西部主要是指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云南等广大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地形复杂、民族众多,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双语环境;置身多元文化和双语混合的环境中,会让内地人(相对中国西部而言其他地区的人们)而言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有一种身在“天涯”的异域感,正是这种异域感吸引众多的内地人前来旅游。其中,云南大理、丽江,西藏拉萨,新疆喀什、伊犁等地,最具特色,吸引的游客量最多,是西部天涯旅游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中国天涯文化基础上的新疆旅游开发 一、天涯文化与中国人旅游心理 “天涯”二字在中国语境中的意思不光是指天和水的尽头或者远方,也包含着异域、漂泊、思乡以及边关等诸多诗意。人生如旅,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当感受到生活的不如意,人们总是把改变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远方,于是产生了“天涯”这个词。“天涯”二字不光富有精神寄托,也富有时间感,在道教和佛教禅宗的结合下还富有了宗教意义,显得更加悠远,跟“彼岸”甚至“天堂”同义。此外,“天涯”二字还很有空间感,表现为一种距离,根据美学定律,距离是审美的必需,陌生化产生美,于是天涯二字又富有了诗意,跟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别具一格,其文化四绝――书法、绘画、戏剧和园林等的写意风格,与外国诗画戏剧公园的写实风格不同,讲究留白和写意,追求空灵美的意境和境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涯”与“天下”也有关系,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都不忘“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中国古代文人和知识分子活得很辛苦,在人生不如意时,总是有身在天涯的感觉或者向往天涯,慢慢地便演化出“天涯文化”。此“天涯”文化非海南三亚的“天涯”文化,[1]46-47更具有传统文化心理上的代表性和广泛意义。于是,“天涯”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运用得很多,[2]68-72主要分消极和积极两大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天涯何处无芳草”“同是天涯沦落人”(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天涯”,比如“天涯呀,海角”“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也都偏向于感伤的意境。似乎这样才能显得有诗意,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宋文人更容易陷入孤冷,或者空灵,尤其是婉约派。中国文人爱热闹,也享受孤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伤春悲秋”,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称之为才子佳人,渐渐地走向了一种病态,也就是龚自珍所批判的“病梅”(清“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貌似看穿了,其实是在逃避,把世界的衰败看成是一种美,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外国人学不会中国人的这种意境,就像郎世宁学中国画总是学不像 现代中国人和古代中国人一样活得很累,同样有天涯文化心理,虽然没有了儒教的约束,却有了金钱的束缚。一切都以钱衡量其价值,刻意追求排名和成功,无论是高官富商还是打工仔,都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活得很忙碌;即便是进行旅游这种该放松的活动时,也那么功利,暗藏攀比与炫耀。有什么样的群众需求便会有什么样的市场,于是很多景区也粗制滥造,一味圈钱。“不到天涯遗憾终生,到了天涯终身遗憾”,这话不只是说海南三亚的景区“天涯海角”徒有美名,实指不值得一去,而是说中国人目前普遍的旅游心理。[3]59-60江南古镇和西北边城当然各有特色,不过也不是非去不可,但是在旅游经济轰炸式的宣传下,名声太大,迫使很多人感觉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即便是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得不偿失也要去。这就是中国人当下的天涯文化旅游心理,即旅游的目的不是因为远方有多美,而是去过了,比起没去过的人就有些优越感,体验的是那种天涯的感觉。过去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内地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去看海。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海已经司空见惯了,人们便开始追求去边远的地方或者出国,其中,新疆以其综合性的人文自然风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