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语境下高校美术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VIP

应用型语境下高校美术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型语境下高校美术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语境下高校美术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通过对地域文学文化的历史追溯与感性认知,以文本以及实地调查的形式提供美术专业大学语文写作课的练习素材,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地域历史文化与景观中经典性视觉审美要素,加以个性化与乡土化地表达,并给予讨论与评鉴。又将本练习与创意写作进行简要比较,得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地域文化;美术艺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2-03 长期以来,美术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无论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讲究故事性、趣味性的“百家讲坛”模式为主,都存在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的问题,从而面临着课程的存在危机。其背后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回避,那就是在就业压力重重的当下,美术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课才与其就业密切相关,是“有用”的,除此之外的大学语文等公共课对其未来的就业没有多大用处。针对此种状况,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正视学生的就业处境与修课心态,做出适当改革。而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内容,通过地域传统文学文化的媒介,与其专业内容关联起来,就是笔者教学方法创新尝试之一种 一、宿州地域美学传统简述 之所以选择通过地域文学文化的媒介,而不是普泛的古代文学文化的媒介进行此种关联,其原因一是因为地域文化情境与氛围是学生每天行走并置身于其中的,是随时随地可触可感的。二是因为教师对此领域相对熟悉,通过学生的相关习作,较易辨别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点,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其寻找到他自己的情感与艺术的“乡土”。三是地域传统文学文化在中古以前,是领先于时代、名家辈出的,在近代则由于灾害等原因,被一种刻板印象所贬低,而未能加以有效汲取和利用。对于这一点,参照赛珍珠以宿州地域为背景创作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就是最好的回应和实例。从这个意义上,课程的此种练习肩负着某种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义务。而且学生很可能将来要在本地的设计企业实习乃至就业,自然需要熟悉本地的文化习俗与地域美学传统 北宋末期以来,宿州地域以水患为主的自然灾患渐趋频仍,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唐宋及之前,地域文化昌繁、人文荟萃;北宋以后,则田园寥落沉滞、民风劲武有余。相应地,地域内产生的文学作品的风格则随时随境而迁 魏晋时,宿州地区文化丰富、思想包容,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不同于晚唐五代以及后来的金元明清时期,呈现的是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无比超然。具有代表性的有“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四言古诗:“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歌过绵驹。”(《杂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四),其中道家思想的痕迹,在这组诗中的第十八首中体现得最鲜明:“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到了唐代,一位客居的著名诗人把宿州视为故乡,从少年时代起,在宿州以北的符离断续生活了二十二年,除了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一处云闲泉静的山寺与白居易的名字亦联系在一起: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乱后过流沟寺》 在符离,还留下了他永生难忘的恋情,女主角湘灵姑娘尽管出身平民,但天生丽质,芳姿天真,当时十五岁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夜怀湘灵》 今后,在羁旅人生的路上,诗人不经意间就会想起湘灵,而且他最富于悠长的浪漫气息的诗(词)章,多是关于这段青春恋情的,洋溢着浓郁惆怅的相思之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后来他居官江州三载,虽曾留连于陶潜式的乡居,但他笔下的桃花源却是宿州山地的朱陈村,这是一首五古长诗,自那之后,朱陈村的声名开始流播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朱陈村》 北宋时期,汴河又重新起到了物资输送大动脉的作用,当时,“岁槽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1]当时士大夫有相对较好的生存境遇,作品多闲逸之作,如苏轼《书竹并前题竹诗寄宿州刺史》:“寄卧虚寂堂,明月漫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除了“山”,苏轼的天才创作力又为宿州的地域文学文化贡献出静谧的适宜遐思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