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建筑保护意识培育更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古建筑保护意识培育更新

论古建筑保护意识的培育更新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著名古建筑陇西威远楼为例,指出地方古建筑保护中由于保护意识方面的偏差而出现的一些现象,剖析其原因,提出各级保护人员保护意识的培育更新是保护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古建筑;陇西威远楼;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72-02 一、威远楼价值评述 陇西威远楼为甘肃著名古建筑。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外观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11米高,中间有?欢垂嵬āBコ?27米,宽17米,通高26米。三层楼均为四面飞檐,一楼有二十四楹柱支撑,东西各辟四窗,对开一门;二楼外围栏杆环绕;三楼四面明窗,歇山式楼顶正中有一瓶塔直指苍穹。正脊两端鸱吻高竖,相向蹲卧;垂脊兽头,戗脊套兽,神态生动。每檐下斗拱有102朵之多。一楼拱垫板绘有神话及本地历史人物,二楼绘博古吉祥图案,三楼绘“陇西八景”。威远楼保存完整,气势宏伟,与各地同类建筑相比,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威远楼是出于军事和实用目的而建,如今已成为展示地方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活”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除了楼本身,可参观的有一楼当地艺人制作的清代陇西古城微缩模盘,二楼元代陇西极盛时期疆域图。这里还不定期举办部分临时展览。“只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值得保护”,①威远楼正是这样一座建筑。谢辰生先生指出:“文物工作不能拘泥于仅仅是考古、仅仅是古建筑等等,还要从宏观上,全面地来看待它、认识它。文物是特定的东西,它本身是物质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精神的。它有自己特定的内涵、表现形式、管理方法等,需要进行综合研究。”②毋庸置疑,对陇西威远楼也要这样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 二、保护轨迹和认识过程 当谈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时,有必要对陇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做一回顾,以便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文化遗产没引起普遍重视,一些优秀古建筑遭到拆除。原因在于对文化遗产缺乏应有的尊重,自觉的保护意识让位于新社会建设的热情、破“四旧”运动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陇西古建筑陆续被拆,改作工厂、学校或他用,有些拆毁行为甚至延续到8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90年代。陆续公布了一批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立县博物馆,专门管理辖境内的各类文保单位,保护意识渐次苏醒,保护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各古建单位分散而孤立,仅成城市中的点缀,且多残破,有的挪作他用,有些保护单位建设地带和控制范围划分不明,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一时期,威远楼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并被寄予厚望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城市建设加快,高楼林立中仅存的的古建筑被赋予了“李氏故里”象征的作用,承担起旅游功能,盛誉和负荷同时加大。这一时期,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要跟得上形势发展,各级文物工作者不仅要提高保护意识,而且更新十分必要 值得庆幸的是,三个阶段反映的总趋势是“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文化遗产保护就越得到重视”。③ 三、保护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保护意识的初级化。很久以来,人们把威远楼视为古物、文物,几乎天然地怀有一种崇敬之心,普通百姓心中如此,保护部门的一些人也有此种心理。历史上,威远楼躲过几次大的劫难,在避免了其他大批古建筑的悲惨命运后,它更是被传得像附有一种神话色彩。这种原始的崇敬态度在一定范围内起过作用,但文物保护决不能靠这种心态。时代在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借鉴好的经验,开拓新的思路,保护意识要更新、提高,各级保护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决策者的思想认识要立于时代前沿,要具有广阔的专业视野,善于借鉴各地成熟的保护经验来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保护意识淡漠,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对限制古建筑周围的新建筑高度认识不足,任由周围高楼耸立而不作为,没有整体保护的观念,更遑论考虑在历史地段安排新建筑的功能要符合传统的特色,考虑布局、体量、尺度、色彩等方面与传统相协调了。保护意识淡漠很大程度上与目前的体制有关。从普通保护者的角度来说,在文化工作中,干好与少干区别不大。大部分人对先进保护理念无知无觉,也不愿去多学习,认为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被动地工作、接受,时间愈长愈得过且过,工作普遍缺乏积极性。从群众的角度看决策者,有的领导善于倾听下面的意见,愿意学习,鼓励学习;有的领导宁愿按上级意旨办事,不愿自己做主,不求有功,但愿平安。群众的意见能否得到尊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艺术,保护者即使有保护意识也无用武之地,热情很快会熄灭 再次,缺乏勇于纠错的意识。古建筑的保护十分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相关的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