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1 从摩擦起电到库仑定律的建立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二 库仑定律的建立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开始的。 三国时期,中国就会用琥珀和玳瑁等材料 摩擦起电。 在西方,古希腊的泰勒斯最先掌握了摩擦 起电的知识,知道摩擦琥珀可吸引轻小物体。 “电”这个词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 16 世纪,英国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家威廉· 吉尔伯特发现有许多物体经摩擦后都能带电, 他称这样的物体为“带电体”。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1 摩擦起电 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格里凯 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他把熔化的硫磺灌入玻璃球,冷凝后将玻璃 打碎制成硫磺球。把硫磺球装在竖直铁轴上, 如同地球仪一样,可以转动。 转动硫磺球并使之与干手摩擦,可以 使硫磺球带电。他观察到一根羽毛在 球与地之间会上下跳动。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177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A.伏打创造了一种 起电盘。它由一块石蜡制成的平板和一块带有 绝缘柄的导电平板组成。 通过摩擦使绝缘板带上正电(或负电),然后 将导电板放到绝缘板上面。 由于静电感应,导电板上靠近 绝缘板的一侧出现负电,另一 侧出现正电。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伏打的起电盘虽然发电量很小,使用不方便,但是它激发了感应起电的思想火花。 1882年,英国维姆胡斯创造了圆盘式静电感应起电机。 它由一对可以用相同的转速朝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平行玻璃圆盘构成。 每一块玻璃盘的外围均匀分贴着数十张 互相绝缘的金属箔。 感应起电机高速转动,摩擦起电的效率 很高,能产生很高的电压。 2 莱顿瓶和避雷针的发明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穆欣布罗克在做电学实验时,无意中把一个带了电的钉子掉进玻璃瓶里,过了一会,当他一只手拿起桌上的瓶子,另一只手刚碰到钉子时,突然感到有一种电击式的振动。 这到底是铁钉上的电没有跑掉呢,还是自己的神经太过敏?于是,他又照着刚才的样子重复了好几次,而每次的实验结果都和第一次一样,于是他非常高兴地得到一个结论:把带电的物体放在玻璃瓶子里,就可把电储存起来。这是因为绝缘体把带电体与周围空气隔开了。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基于这个思想,他将水充入玻璃瓶然后通过 起电机充电,很长时间过后电荷仍不消失。 而且发现瓶子越薄,电击越强。 由于这种装置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 莱顿瓶。 后经多人改进,或用瓶内外贴金属薄膜, 或在瓶内外镀金属膜代替装水或装水银。 这就是最初用来储电的电容器。 莱顿瓶的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存电的有效方法,激起了人们对电的属性的深入研究。 电学家在感应起电机左右各接 有一莱顿瓶, 使两个莱顿瓶集聚不同种电荷, 则两放电小球上就会被感应出 不同种电荷,当两小球靠近时 就会因放电而产生电火花。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电学家发现莱顿瓶放电时能够击死小鸟、老鼠等小动物。 有人推测放电电火花与天空中的闪电可能有相同的性质。 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1749年11月7日的笔记中,他记下了 放电与闪电的12条相同之处: “1发光;2光的颜色;3弯曲的方向; 4快速运动;5被金属传导;6发出霹雳声; 7在水中或冰里存在;8劈裂所通过的物体; 9杀死动物;10熔化金属;11使易燃物着火;12硫磺气味”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富兰克林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实验,他用杉木搭成一个十字架,蒙上一块丝绸手帕,做成了一个风筝。他还在风筝上绑上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雷电接收器。在系风筝的粗麻线靠近手的一端,加上了一条绝缘的干燥的丝带,接头处系上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1752 年6 月的一个雷雨天, 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 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他连忙 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 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充了电。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摩擦起电具有相同的性质。 这项实验破除了雷电是“上帝之火”的神话。 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利赫曼在得知富兰克林的实验后也决心投入征服雷电的研究,他在自己家中建造一座“岗亭”,用其上的金属杆作“检雷器”,来测定云是否带电。 1753年7月26日,他在彼得堡科学院会议上听见一声巨雷后连忙赶回家去,因未检查接地设备是否有效,而不幸献出了生命。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征服雷电的意志,他决意尽快研制避免雷击的装置。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其实,早在1749 年和1750 年,富兰克林就提出过避雷针的设想,认为尖导体既能释放或吸收物体上的电,也能释放或吸收云层中的电。 他建议将上端尖锐的防锈铁杆装在房屋高处 直通地里,或装在船的桅杆顶再抛入水中。 “在云层将要产生电击的千钧一发之际,静悄 悄地把电从云中吸走,因而使我们免受最突然、 最骇人的悲剧”。 一 关于电荷属性的认识 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X480路由器操作手册.doc VIP
- 医学课件-神经内科常见病.pptx VIP
-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复习资料.doc VIP
- 2025年项目管理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职能设置方案.pdf VIP
- 2024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员工招聘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招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GBT13341-1991-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核算方法》.pdf
- 节约用水条例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