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听颖师弹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善的预警机制 3月11日,数百万日本人在大地震发生前大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的消息。“成熟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让民众立即在电视上看到相关预警。”一位在日本气象局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NHK为代表,日本电视台对相关报道常备不懈,并根据事态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并因此采取不同措施。其中第一等级就是东海大地震、富士山喷发等,特别是东海大地震,这是每年防灾演习的主要内容,NHK电视台为应对做了充分准备,甚至细化到备好播音稿件。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国民素质”“未雨绸缪 ”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热衷“谀墓”的韩愈 包光潜 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当属唐代的韩愈了。韩愈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无法计量,多数都丢失在民间了。他创作题材广泛,长短不一,有报告文学,如《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有墓志铭,如《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有祭文,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还有碑文、厅壁记等。韩愈的生前好友刘禹锡在纪念他的悼文里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美文佳作欣赏 * 第5课 韩愈 听颖师弹琴 鉴赏宝典  夸 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的作用。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极言人生的短促。后两句将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观的说得更壮观,是“反向”的夸张,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课堂互动探究 艺术特色鉴赏 写作素材积累 第五课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这里形容琴声高亢激越。 登。 有余。 懂得。 急忙。 流泪的样子。 擅长。 通“毋”,不要。 三、名句默写 ①浮云柳絮无根蒂,______________。 ②推手遽止之,____________。 天地阔远随飞扬 湿衣泪滂滂 四、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郡望昌黎,人称_________。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__。死后谥文,后世又称________。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不凡的地位,散文与_________齐名,同倡古文运动。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______________》。 退之 韩昌黎 朝吏部 韩文公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集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说说这首诗在写音乐时选取了怎样的角度。 【提示】 韩愈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对音乐形象本身和听者感受的描绘来写音乐,把抽象的、瞬间即逝的音乐旋律用比喻和联想的方式呈现出来,又通过自身的感受来描写其影响,角度十分巧妙。 2.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 【提示】 这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妙。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借助通感,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使本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手可触了。 3.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 【提示】 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 4.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名师点拨】 场景有儿女私语、勇士赴敌、云絮飞扬、众鸟喧啾、凤凰高飞、凤凰失势落千丈等场面。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依托有了具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