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史试题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音乐史试题总结

1、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云门》,又称《云门大卷》,(黄帝时代) 《咸池》又名《大咸》,(尧时代)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舜时代) 《夏籥》又名《大夏》,(夏禹时代) 《大濩》又称《濩》,(商时代) 2、“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3、礼乐制度:周代统治者把礼和乐作为区分等级,调和矛盾,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乐队规定:“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舞队规定:“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要求各级贵族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违犯。 4、采风:周王朝规定,每年春秋两季要派人到各地收集一次民间歌谣,这个制度叫采风。 5、《楚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二部歌词集。由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等仿照楚地流行的民间歌曲形式创作而成。 6、相和歌:始于汉初(西汉)是我国北方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最初把清唱的歌成为“徒歌’ ,加帮强的称为“但歌”,后来逐渐采用管弦乐器伴奏,便成为“丝竹更相和,执(拿)节者歌”的演唱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和歌”。 7、蔡氏五弄---蔡邕(132----192年,)东汉著名琴家,音乐理论家,字伯喈,他创作琴曲《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等,这些作品后人称“蔡氏五弄”。 8、.嵇康(223—263年)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琴家,音乐评论家。字叔夜,他创作的古琴曲《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和风入松歌》,等 9、《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是一首非常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霓裳羽衣曲》中既有本国音乐的因素,又有外国音乐的因素,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产物。《霓裳羽衣曲》共有36段,分为三大部分,即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散序是散板,有磬、箫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中序是慢板的抒情乐段,有歌有舞,也有乐器伴奏;曲破有名舞遍,以舞为主,结尾时节奏放慢,延长终止音, 10、瓦肆(或瓦舍):以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也是商品交易的地方。 11、勾栏(或游棚):是瓦肆中用栏杆和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合,表演各种民间技艺,也是进行文艺表演的地方。 12、社会:宋时艺人演出的组织。其中较著名的有绯绿社(演杂剧)、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乐)、绘革社(戏影)、律华社(吟叫)。 13、书会:编写剧本和话本的组织称“书会”。书会有“古杭”、“九山”、“武林”、“玉京”等。 14、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品有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张养浩的《山羊坡?潼关怀古》、刘致的《端正好?上高监司》、睢景臣的《般涉哨遍 高祖还乡》等。 15、陶真:这是宋代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音乐,进入城市后,由于唱词通俗、形式新颖而受到市民的欢迎。 16、鼓子词:原是民间用鼓伴奏而演唱的一种民歌。 17、诸宫调:诸宫调因采用多调而得名。诸宫调原是在同一宫调的几个曲子间加上说白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后来吸收了许多别的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由不同宫调的若干套曲子相连接中间穿插说白的形式。首创孔三传。 18、说唱货郎儿:货郎儿原是宋元时期乡间挑担卖物者手摇串鼓,边走边唱的一种信口腔,进入勾栏后逐步向说唱发展,成为“说唱货郎儿”。“九转货郎儿”是说唱货郎儿发展的最高形式,唱的部分由一个货郎儿和八个转调货郎儿相联结而成,表现力很强,艺术水平也很高。 19、杂剧: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踏摇娘等的基础上,综合其它歌舞杂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形式。 20、南戏是北宋末年在浙东永嘉(今温州)一带的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时称“永嘉杂剧”后来人们为了区别于北方的宋元杂剧,便称为“南戏”或“戏文”。南戏是我国戏曲艺术走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21、鼓词:也叫鼓子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表演时说唱者自己击鼓或击板,边说边唱。 22、弹词:弹词是我国南方各地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23、牌子曲;是有若干首曲牌(小曲)按一定的形式相联接而构成的。昆曲:在明代简称昆腔或称传奇,清代时称昆曲,形成于元代末年,是江苏昆山一带流行的一种南曲小调。 24、秦腔;因产生于古秦地陕西、甘肃而得名,俗称“乱弹”或“梆子腔”,按声腔一般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 25、京剧:京剧音乐的唱腔主要由“西皮”和“二黄”组成,简称“皮黄腔”。西皮产生于湖北,可能是秦腔与当地的汉剧相结合后产生的;二黄产生于安徽,有当地的“吹腔”发展而成。 26、《弦索十三套》:包括《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月儿高》、《阳关三叠》、《琴音板》、《海青》、《青音串》、《平韵串》、《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松青夜游》、《舞名马》,是现存最早的一份弦乐合奏总谱。 27、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