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心理学
互联网心理学 制作人:杨德莲、吕佩佩、李值冉、向红(政法学院) 选题理由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照亮了另一个生活世界,交往就是人们走向这一世界的通道,而网络交往中诸多变化和趋势都与网络互动这种传播方式本质地、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网络不仅日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蕴含着希望和前景。 收集材料的过程与方式 查阅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大众传播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等 上网搜集相关论文资料 一、网络及其特点 二、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三、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概述 四、几点启发 一、网络及其特点 1、网络——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 网络是虚拟与现实的对立统一 2、网络的特点 (1)虚拟性 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在人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全不同的具有很强隐匿性和不确定性的虚拟世界。 (2)海量性 以数码形式存在与网络的信息摆脱了以往精神产品必须以物质为载体的束缚,它们通过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链接,因此使互联网上的信息像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无穷无尽。 (3)交互性 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沟通相比,网络传播中的交互性至少有两个不同,第一,交互双方有更强烈的平等意识;第二,网络上沟通显示出一种全方位(包括时间、空间、心灵深处)的交互作用。 (4)超越时空性 互联网是一个通过虚拟手段消灭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场所,是一个无限庞大而且自由的文本空间。比如,无纸化的学术论坛、无砖瓦的会议室、图书馆等,可以让各个地方的人们随时随地地坐在这里毫无顾忌地讨论问题; 二、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1、含义:网民在线的心理和行为 2、互联网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形形色色,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网络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积极的自我感受,使自我的构建建立在追寻快乐、避免压抑的基础上,将自我导向“理想我”。 (1)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又被译为“暴露自我”“自我开放”,即个体向他人讲述有关自己的信息,将纯属于自身的真实、重要、隐秘的私人细节和内心想法向他人显示的过程。 在现实社会中要想赤裸裸地向他人,向社会显示自己“真实、重要、隐秘”的私人细节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而由于互联网地独特性质,使人们可以在不为他人所知的情况下,敢于随心所欲地暴露自己,张扬自己,宣泄自己,即有一种自我平等感和自我自由感,甚至自我的虚幻补偿感。 比如一个白天在复旦大学某实验室里,十分腼腆、收入菲薄、备受学生尊敬地老师,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为“令狐冲”,变成手中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人。 (2)自我迷惘 网络在满足人们自我开放的同时,也使人们陷入迷惘,这是一种分辨不清、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地心理状态。 其有两种程度,轻者表现为困惑、无奈、自卑、以及对网络地依赖;重者则表现为陷入网络,难以自拔,以致患上网络成瘾症。 自我迷惘产生的原因是: 1,自我现实感的过度丧失。 2,在匿名的人际交往情况下,在线自我身份缺乏稳定和连续性会造成对自我认知地困惑,并影响发展持久的、相互信任的交往关系。 (3)找回自我 1、树立网络可控的信念,做网络地主人。 成长网网友银缚娃娃说过一句话:“我喜欢游戏,但是我不迷恋。”可见人是有能力控制网络的,也可以趋利避害,使其为人服务。 2、家长或老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理直气壮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虚拟社会终究代替不了个体的现实生活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他们有义务帮助网瘾患者回归社会。 三、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德~勒温提出的,“心理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公式如下: B( 行为 )=f(生活空间或心理生活空间)=f(个体P~环境E) 表明人的行为是个体P与环境E的函数,即行为随着个体和环境这两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一)心理生活空间的构成 1、网民个体(包括网民的需要、网民的个性) 2、网络环境(指对网民心理实际发生作用的环境) (二)网民生活心理空间的特点 1、整体性 2、动力性 网民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分为三大类别,七个层次. A 、基础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B、心理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几点启发 1、网络传播的发展应与网民素质的优化同步提升。网民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念等决定网民对网络环境的认知、选择和行为,因此,要重视网民素质的提高。 2、净化网络迫在眉睫 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内容查堵;另一方面还应制定、完善有关网络的法规,加强网站的自律和法律意识,积极引导网民加强社会责任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荧光光谱仪使用及维护操作手册.docx VIP
- 年福特猛禽F150全车电路图.pdf
- 冶金过程传输现象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苏州大学.docx VIP
- 潮州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pptx
- 2025至2030中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报告.docx VIP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今夜是否感到恩爱》-课堂教学设计.pdf VIP
- 海康威视监控产品介绍.pptx VIP
- Empower3软件说明书(修订).pdf VIP
- 王受之世界现代的设计史.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