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历史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 历史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1.我国的“两弹元勋”是谁?“两弹”是哪两弹? 2.第一颗原子弹是由哪国制造成功的? 3.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的事件是什么?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是指原子弹、导弹 原子弹、氢弹 “两弹”的成功研制 1、我国在核科学技术方面主要有哪些成就?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中近程地地导弹、导弹核武器实验、洲际导弹实验成功的时间? 3、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 4、两弹的成功研制的意义是什么? “两弹”的成功研制(核科学技术) 读读找找想想: 原子弹和氢弹、导弹核武器  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为了进行核战争,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研制和掌握核武器是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消灭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2年零8个月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President Cleveland)轮船回国 1950年6月,钱学森的造访让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布尔陷入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4年6月29日) 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 洲际导弹试验成功(1980年5月18日)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航天技术 1、归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实验成功的时间? 3、说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读读找找想想: 第一、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掌握回收技术。 第二、运载火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箭多星) 第三、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5年10月12日9时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右) 2008年“神舟七号”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1、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知道我国在医学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成就。 读读找找想想: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xiān]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 “米神”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读读找找想想: 1、什么是“863”计划? 2、“863”计划涉及了哪些领域? 3、实施“863”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4、我国如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1986年3月,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建议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技术。经过全国200多位专家全面论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诞生。 “863”计划倡议人 王大珩 王淦昌 杨嘉墀 陈芳允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