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徐志摩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平潭三中 陈玲
走进作者
徐志摩
浙江海宁人原名徐章垿,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等。
1916年秋赴京就读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为师,与张幼仪成婚。
19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
1922年8月回国后,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代表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1897—1931)
走进作者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走进作者
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走进作者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
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
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走进作者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
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
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走进作者
走进康桥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康桥情结
走进康桥
康桥,又称剑桥,是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Cam)上。
1921年春,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冲动的地方。
1922年秋,诗人离开剑桥时写下了《康桥西野暮色》等诗。
1925年游历欧洲,去伦敦因拜访作家哈代而未能故地重游,但回国后1926年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6月,诗人再次去欧洲观光。他在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要赶着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走进康桥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诵读诗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诵读诗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诵读诗歌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诵读诗歌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诵读诗歌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