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6.26《康乾盛世(下)》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 *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各项收入及其占岁入总数的百分比 项 目 银数(万两) 占岁入总数的百分比(%)地丁 2911 61.62 资料来源:《清史稿》卷125《食货六》,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703页。 中国 四分之一 GDP (1)这些新的农业产品的推广耕种有什么直接后果? (2)这个后果会带来什么影响? 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 “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村庄知务本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 浙江的杭州、 嘉兴、湖州三府各县“民间多以养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 广东东莞、番禺、增城、阳春“蔗田几占 耕地一半”,新会县有的地方“种烟者十之七八,种稻者十之二三”。 --------《黄启臣文集》 (1)上述材料反映了农村中怎样的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乡村无不纺纱织布之家,勤者男女更代而织,鸡鸣始止。旬日可得布十匹,赢利足两贯余。耕之所获,不逮于织。耕以足食,织以致余,农家未有不勤织而富者”。 --------光绪《南昌县志》卷56引同治府志 “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打线,且必时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而衣帛食鲜,茶馆食肆中醉酒呼号者亦复不少矣”。 ---------同治《双林记增纂》卷8 (1)上述材料描述怎样的景象? (2)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州)岸上闾阎,皆临水而居,望之如画,往往以白灰涂其屋上,河水冰合,百余艘舸舰泊在上下,亦有江南商舶之留着者,……而曾闻通州船樯,有如万木之森立,为天下壮观云。今来见之,不尽如此。由东城而入,街路之上,往来行人及商胡之驱车乘马者,填街溢巷,肩磨[摩]毂击,市肆丰侈,杂货云委,处处旗榜,左右森列,如羢裘皮靺、红帽子、画磁器、米谷、羊、猪、姜、葫葱、白菜、胡萝葍之属,或聚置廛上,或积在路边,车运担负,不可尽数。至如壕堑之深广,城壁之坚致,楼榭台观之壮丽,署宇仓厂之宏大,……水陆之要会也。 ----------李宜显的《庚子燕行杂识》 (1)材料中描述了通州怎样的景象? (2)结合课本《盛世滋生图》,思考这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3)思考产生这些景象的原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