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常小维修改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目:试论武山秧歌——元杂剧的“活化石” 系 (部): 中文系 专 业: 初等教育(语文与社会方向) 毕业年限: 2013年6月 学生姓名: 常小维 学 号: 1030601040 指导教师: 夏世龙 试论武山秧歌——元杂剧的“活化石” 摘要:武山秧歌是土生土长于民间的绚丽山花,以它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浓郁的风情和生活气息,表达着武山人特有的审美取向,世代传唱至今。武山秧歌曲采用高腔群唱的方式,具有音色响亮、起伏跌宕、豪放爽朗的个性特征,采用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武山秧歌是在黄河古文化区域中形成的渭水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其质朴的唱腔、通俗的语言、特殊的表演形式而被喻为“元杂剧的活标本”。本文试从地理文化背景、表现内容、文化内涵及艺术语言等方面探析武山秧歌特色。 关键词:武山秧歌;元杂剧;文化内涵; 武山县,隶属于甘肃省,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山以西,秦岭北缘,岷山山系东端系西北要道,关陇腹地。远古时期就成为东西交通要冲地带,是古丝绸之路南路通道。“出土于县西鸳镇大林山,定名‘武山人’的人头骨化石证明,县境在3.8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就如其悠久的历史一样,武山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的,如,除了具有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的武山旋鼓外,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武山秧歌、武山山歌等。武山秧歌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民俗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山秧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与民间娱乐祭祀活动关系密切。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民族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山秧歌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其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提高。)…… 秧歌剧中多有人物对白,在互相对话中交代事由,演说事理,表白观点,抒发感情,以揭示一定的社会现象。 1.1.3旁白 旁白,指说话人不是剧中人,而是场外人、旁观者。在一些秧歌表演中,往往仅有数句话语来应答或过渡,无需专门的人物,因此多指场外人来临时应答,即为旁白。如在舞花船中,有人在场外喊道:“船姑娘-----小心!”花船随即舞动,旁白也就一两句话。如:秧歌 《表八岔》中有旁白:“莺莺思情,思想起张相公:手拿上柬帖书一封,就说红娘在月下里等。昔日有个卧龙岗,卧龙岗上的张子房。(旁白):不是的,不是的,卧龙岗上的是诸葛亮,不是张子房。(唱):我说诸葛亮,东台挡将他把先候等。(旁白):不是的,不是的,等先候的是康茂才,不是诸葛亮。(唱):我说是呀康茂才,因何事逼他把梁山上。……”曲中的“不是的,不是的”是一种旁白形式。场外有人表白,以简短的语句来应答,作出判断,转变话题,引起下文。旁白人物起着从属和辅助作用。虽然表述较多,但相对武术表演而言,依然是配角,其表说是一种旁白。 散说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一样不求词语的对仗和押韵,以顺口、自然为特点,要求语言通俗平实,或长或短,朗朗上口。 1.2韵说 韵说是指演说语句的对称的语调的押韵,以体现语言的流畅和韵调的入耳。韵说多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韵脚。武山秧歌语言的韵说主要有诗歌、顺口溜、绕口令、打油诗和快板等形式。 1.2.1对句式 武山秧歌中许多曲子都是两两相对,四句一段,字数相对匀称,韵调大体相近,成为对句子形式。如《王祥卧冰》:大步儿走来小步儿行,行走一步来在江边上;鞋袜脱在沙滩上,帽子抹在石头上;把衣裳搭在柳树上,热身子拓在冷冰上;暖得消水刷拉拉想,惊起四海的老龙王;夜叉忙把鲜鱼掌上,冻坏了王祥谁敢当。 1.2.2顺口溜 表演者以一连串的顺口句子来演说内容,如数家珍,一气呵成。因演说语气和换韵的不同,多有长短差异,但韵脚依然大致相同或者相近,入耳顺口,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如秧歌《三等饭》为顺口溜形式,每句押了“an”的韵,如:“鞭、弹(tàn)、“站、杆、罐”等。擀去擀下的匹驴毯,切去切下的打狗鞭,下到锅呵里不动弹,捞到碗呵里端站站。像蝎子没尾杆,像长虫不动弹,像个癞蛤蟆不叫唤,不像门担像扁担鞭杆,一共剩下七盆八瓦罐。……” 顺口溜语言连贯,幽默风趣,上口入耳,在秧歌演唱说中被经常运用。 1.2.3诗歌式 受古代诗歌的影响,有些秧歌唱词为七言四句式,显的对称、工整、文雅、严谨。诗歌类曲子多为社会底层文人所作,由于在传唱中被群众不断修改,不讲究句子的平仄对仗,以通顺流利、不拗口为目的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